【題目】讀我國兩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圖,回答問題。
(1)與1982年相比,2010年我國0~4歲兒童比例下降了約%(取整數),1982年時我國的人口增長模式是。
(2)從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圖看我國存在的人口問題是 , 為此國家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3)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很多家庭放棄生育兩孩機會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3;高低高
(2)人口老齡化;適當放寬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發展社會保障事業,適當推遲退休年齡,關心照顧老年人
(3)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顛覆了傳統的“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的觀念(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變化);經濟發展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降低;嬰幼兒社會撫養成本增高(勞動力培訓費用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人們的生育意愿下降。(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解析】(1)根據圖中的坐標可以直接兒童比例下降數據,從圖中可以看出,1982年我國少年兒童比重大,人口出生率高,我國的人口增長模式是高低高。(2)從圖可以看出60歲老年人口比重大,我國存在的人口問題是人口老齡化,為此國家應該采取的措施是適當放寬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發展社會保障事業,適當推遲退休年齡,關心照顧老年人 (3)主要從經濟原因和受教育程度分析人口生育觀念變化。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變化圖和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圖,回答下列各題。
(1)到2004年為止,該省人口自然增長的特點是( )
A.總量仍呈增長態勢
B.總量呈下降態勢
C.總量呈零增長態勢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2)按聯合國標準,如一地區≥60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10%,或≥65歲的人口達7%,則可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該省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間在( )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間
C.2000-2004年之間
D.2004年以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2010年沿海某城市戶籍(本地居民)與非戶籍(外來左口)常住人口的年齡構成。人口撫養比是指非勞動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目前,該城市
①戶籍人口總撫養比較高②非戶籍人口老齡化嚴重③戶籍人口外遷出率較高④非戶籍人口勞動人口比重較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若該城市非戶籍人口轉變為戶籍人口,則該城市
A. 人口增長模式改變
B. 常住人口撫養比降低
C. 老年人口比重提高
D. 城市住宅用地將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瓦軸集團(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軸承工業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軸承工業的故鄉和搖籃。瓦房店市軸承及相關企業總數超過300家。除擁有各類規模不等的軸承生產、加工企業200余家外,還包括市區內軸承包裝、銷售、維修企業100多家。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顯示該市軸承企業向郊區擴散、布局,影響因素不是
A.地價
B.能源
C.環境
D.交通
(2)該市向郊區擴散的軸承企業(部門)主要是
A.生產企業
B.銷售企業
C.研發中心
D.信息中心
(3)瓦房店市軸承及相關企業高度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可以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成本
B.加強信息交流和協作,降低運輸費用和能耗
C.有利于集中處理污染物,提高環境質量
D.有利于提高勞動力的素質,避免用工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隨著生活能源消費結構的逐步改善,秸稈利用問題日益突出。 下圖是秸稈利用方式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稈利用方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農田里大面積焚燒秸稈的影響主要是
①引起大氣污染②造成資源浪費③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④阻礙農村能源結構調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區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B處一般是(功能區)。
(2)該城市在城郊建設了較多的衛星城和工業區,出現了郊區城市化現象,從城郊的角度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
(3)該地區煤、鐵資源豐富,在此基礎上該城發展了鋼鐵工業,從保護環境角度看布局合理的原因主要是。
(4)近年我國一些城市內澇災害嚴重,我國城市內澇災害較為嚴重的原因主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N資源的分布
①低緯度地區缺失②我國西北地區綠洲的形成與之有密切關系③北極地區比南極地區廣④范圍有季節變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圖中廢物漂移方向
A. 沿北太平洋暖流流向 B. 受東北信風帶的影響
C. 改變國際海洋運輸航道 D. 由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20世紀60年代,巴西政府為了解決農村的失業問題,鼓勵農民向亞馬孫流域進軍。破產的農民們拖家帶口走向森林,他們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亞地區,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區。在高潮時期,每月有57000移民來到這里。讀亞馬孫流域朗多尼亞地區人口增長與雨林砍伐的關系圖和亞馬孫流域開發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亞地區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2)朗多尼亞地區1970年至1988年的19年間,人口從10萬增加到100萬,雨林砍伐的面積從不足10萬平方千米增長至___________________平方千米,簡述說明人口增長與雨林砍伐的關系。
(3)簡述亞馬孫橫貫公路的建設對雨林有什么影響?
(4)20世紀五六十年代,巴西政府開始實施亞馬孫開發計劃,造成亞馬孫雨林的大面積破壞,簡述造成亞馬孫雨林破壞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遼寧省葫蘆島協作體2017屆高三下學期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時令河,也稱作季節河,在枯水季節,河水往往斷流、河床裸露。某水文勘探隊駕駛越野車對利比亞的河流和井泉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勘察,基本摸清了利比亞境內時令河分布狀況。下圖為利比亞區域圖。
(1)利比亞北部和中南部地區氣候差異明顯,請分別分析北部、中南部的氣候特點并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
(2)請分析利比亞多時令河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