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下圖,據圖回答下題。

| (1) |
關于澳大利亞大自流盆地地下水類型和補給區的組合,正確的是
|
[ ] |
A. |
潛水,西部高原
|
B. |
承壓水,大分水嶺
|
C. |
潛水,大分水嶺
|
D. |
承壓水,西部高原
|
|
(2) |
關于圖中E河流的正確敘述是
|
[ ] |
A. |
E河是澳大利亞第二大河流
|
B. |
E河屬于大西洋流域
|
C. |
E河流的徑流最大時,長江為豐水期
|
D. |
E河流域主要靠地形雨補給
|
|
(3) |
關于圖中①與②兩地沿岸氣候的正確敘述是
|
[ ] |
A. |
①海區沿岸是亞熱帶年雨型氣候
|
B. |
②海區沿岸是熱帶草原氣候
|
C. |
兩地氣候不同的主導因素是海陸位置
|
D. |
兩地氣候相同
|
|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遼寧省沈陽市第二十中學2010屆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A卷試題
題型:013
|
讀下圖,橫線為20°緯線,A處以東為海洋;BC之間和DE之間為陸地,其余為海洋。據圖回答下題

| (1) |
A、B、C三地的氣候都是:
|
[ ] |
A. |
熱帶雨林氣候
|
B. |
熱帶季風氣候
|
C. |
熱帶沙漠氣候
|
D.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
(2) |
A、B、C三地的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 |
A. |
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
B. |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
C. |
受寒流影響,降水更少
|
D. |
東南信風迎風破,降水豐富
|
|
(3) |
下列對B地所在國家的描述,正確的是:
|
[ ] |
A. |
該國是世界人口稠密國家之一
|
B. |
該國已成為世界上軟件生產大國
|
C. |
該國經濟發達,但糧食需大量進口
|
D. |
該國東南部的混合農業世界聞名
|
|
(4) |
DE之間的陸地位于:
|
[ ] |
A. |
南極洲板塊
|
B. |
美洲板塊
|
C. |
大西洋板塊
|
D. |
太平洋板塊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安徽省舒城中學2010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
讀下圖,①、②、③為幾條重要的地理界線,據圖回答下題:

| (1) |
關于界線①的說法錯誤的是
|
[ ] |
A. |
①界線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
B. |
①線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
C. |
①線以南一月平均溫大于0℃
|
D. |
①線南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是棉花
|
|
(2) |
關于界線②、③的說法正確的是
|
[ ] |
A. |
②為內外流域界線,③為森林與草場界線
|
B. |
②為季風界線,③為第二、三級階梯(地形)界線
|
C. |
②為森林土與非森林土界線,③為東、中部經濟帶界線
|
D. |
②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線,③為農牧業界線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莘縣實驗高中2010屆高三上學期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
讀“1964~2000年中國各年齡段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變化圖”(下圖),據圖回答下題。

| (1) |
有關1964~2000年我國人口增長狀況的正確敘述是
|
[ ] |
A. |
大于65歲年齡段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
B. |
0~14歲年齡段人口比重持續增加
|
C. |
15~64歲年齡段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
D. |
1990年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
|
(2) |
進入2000年,我國面對的主要人口問題是
|
[ ] |
A. |
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勞動力嚴重短缺
|
B. |
人口自然增長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
C. |
青壯年人口數量龐大,就業壓力大
|
D. |
人口出現負增長,人口數量日趨減少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06年江西省信豐六中2007屆高三地理海洋環境單元練習
題型:013
|
(1) |
讀下圖“太平洋典型時間表層水溫分布圖”,據圖回答下題。

|
[ ] |
A. |
一月
|
B. |
二月
|
C. |
七月
|
D. |
八月
|
|
(2) |
圖中A處水溫特點的成因
|
[ ] |
A. |
所處緯度較低
|
B. |
附近有寒流經過
|
C. |
距離大陸較近
|
D. |
受東南信風影響
|
|
(3) |
此時,關于圖中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兩岸大氣狀況的對比,正確的是
|
[ ] |
A. |
西岸附近地區氣溫高、降水多
|
B. |
東岸附近地區氣溫低、降水多
|
C. |
西岸附近地區氣壓高、降水少
|
D. |
東岸附近地區氣壓低、降水少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