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回答
(1)圖中數字所在地區除了有水田農業外,還分布有 (填農業地域類型),在圖中分布的地區為 (填數字),該種農業類型在我國的分布地區 。
(2)分析圖中水田農業分布的區位條件 。
(3)在世界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發達國家將紡織、電子裝配等勞動密集型的工業轉移到其它地區,如圖中的③號地區,請分析發達國家為何選擇③號地區成為其產業轉移的目的地的原因。
【答案】(1)旱作農業 ① 東部季風氣候區秦嶺—淮河以北
(2)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平原廣闊;土壤肥沃;有種植水稻的悠久歷史
(3)勞動力充足,市場廣闊,優惠的國家政策等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農業的分布、農業區位因素、產業轉移的原因。
(1)本題考查我國農業類型,我國南方為水田農業,北方為旱作農業,圖中數字所在地區除了有水田農業外,還分布有旱作農業,在圖中分布的地區為①,該種農業類型在我國的北方,因此分布地區為東部季風氣候區秦嶺—淮河以北。
(2)分析水田農業分布的區位條件從氣候、地形、土壤、種植歷史、消費市場等角度分析。我國東部為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雨熱同期;平原廣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種植水稻的悠久歷史。
(3)本題考查產業轉移的原因。產業轉移最主要的目的為尋找最優區位。在世界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發達國家將紡織、電子裝配等勞動密集型的工業轉移到東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勞動力資源充足,消費市場廣闊,優惠的國家政策等成為產業轉移的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它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港珠澳大橋于2018年 10 月23日正式通車,極大地加強了三地的聯系。2019年 4月 2日,跨越珠江干流,連接廣州南沙區與東莞市的虎門二橋(南沙大橋)正式通車,這是大灣區規劃后首個建成通車的交通項目。下圖為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
據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1】粵港澳大灣區形成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 )
①海陸交通便利
②氣候適宜
③東南沿海位置優越
④改革開放前沿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2】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有效措施是 ( )
A. 鼓勵人口大量遷入B. 限制城市數量和規模
C. 強化政府行政管控D. 加強城市之間的分工與合作
【3】虎門二橋實現了大橋建設的工廠化、裝配化、智能化和標準化,這“四化”對大橋建設的積極意義主要有( )
①可以縮短工期
②減少建筑垃圾
③降低工程造價
④提高工程質量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地質作用形成過程。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地質作用,屬于
A. 流水侵蝕B. 斷裂作用C. 風化作用D. 風力作用
【2】下列地區中,該地質作用表現明顯的是
A. 恒河平原B. 青藏高原C. 塔里木盆地D. 黃土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黃河三角洲是我國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國暖溫帶最年輕、最廣闊的濕地生態系統,是世界上土地面積自然增長最快的自然保護區。下圖示意黃河三角洲新生濕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復雜的相互作用主導了黃河三角洲濕地鹽分和營養元素的空間分異規律。黃河三角州濱海濕地系統中磷主要是陸源磷,氮主要來自植物的分解輸入。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黃河三角洲濕地成為世界上土地面積自然增長最快的自然保護區的主要成因是
A. 黃河徑流量大 B. 黃河輸沙量大 C. 地殼上升運動 D. 沿海海平面上升
【2】黃河三角洲濕地鹽分的空間分異規律有
①含鹽量整體上由河道兩岸向外側遞增
②高值區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勢較高的地區
③在黃河人海口附近的灘涂,土壤鹽分含量較低
④1996年黃河人為改道后新生濕地含鹽量明顯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濕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黃河三角洲新生濕地氮、磷等營養元素的分布特點是
A. 總氮含量整體上呈現出由河道兩側向外遞增
B. 總氮含量低值區集中在近海灘涂地區
C. 總磷含量整體上由海向陸遞減
D. 總磷含量整體上由河道向外遞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鋼鐵工業是高污染行業。據統計,京津冀地區霧霾最大的污染源來自于河北省,而河北省是我國鋼鐵工業大省,2013年鋼鐵產量位居全國首位,其中粗鋼、生鐵產量分別占據全國總量的23.4%和25.1%。全省共有鋼鐵企業204家,但5O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僅有40家。20l5年河北鋼鐵集團宣鋼公司計劃從張家口搬遷到唐山沿海地區,并新建2000萬噸規模的沿海精品鋼鐵基地。新基地內部實現循環經濟,污染物基本實現零排放。
(1)鋼鐵工業生產需要鍛燒鐵礦石,對鐵礦石、煤炭等資源需求量較大。指出鋼鐵工業從開采、運輸到生產加工中產生的大氣污染問題。
(2)分析鋼鐵工業污染危害人體健康的主要途徑。
(3)從減輕污染的角度分析宣鋼公司向沿海地區搬遷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水中的漂浮垃圾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漂浮垃圾不僅對人類是危險的,而且對野生動物同樣致命。西澳大利亞州奎納納市于2018年3月,在住宅區和亨利自然保護區之間的兩個排水管道的出口上安裝了排污網(下圖)。這個解決方案雖然簡單但卻成效顯著。
列舉水中的漂浮垃圾可能給野生動物帶來的致命影響并說明該解決方案的優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部分國家城市化及其經濟發展情況比較表。讀表回答下列各題。
【1】①國可能是
A. 美國B. 埃塞俄比亞C. 德國D. 英國
【2】①國城市化水平遠低于其他三國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增長率低B. 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C. 經濟發展水平低D. 文化教育水平落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并通過中繼衛星“鵲橋”,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下圖為“‘嫦娥四號’登月位置及中繼衛星位置示意圖”。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月球探測器減速著陸時采用反推器,而不用降落傘主要是因為月球上
A. 無大氣B. 地勢起伏大
C. 引力小D. 表面溫差大
【2】在“嫦娥4號”之前先發射“鵲橋”的原因是
A. 月球背面光線太暗B. 月球背面距離地球太遠
C. 月球背面通訊不便D. 為“嫦娥4號”提供能源
【3】對中繼衛星傳遞信息產生明顯干擾的是
A. 火山噴發B. 太陽活動
C. 月球自轉D. 地球公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