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粵港澳大灣區是繼美國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灣區。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口達6956.93萬人,GDP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已逐步發展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下圖示意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范圍。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粵港澳大灣區形成的基礎是
A. 利益共享的產業價值鏈B. 打造優質生活圈
C.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D. 金融核心圈的共建
【2】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后帶來的影響最可能有
①加強粵港澳創新合作
②促進粵港澳融為一體
③加快勞動力型產業快速發展
④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
【1】C
【2】C
【解析】
本題組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背景,設置兩道試題,涉及經濟區位、區域一體化的影響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1】粵港澳大灣區的形成要求區域間的聯系通暢,信息交流迅速,因此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其形成的基礎,C對。利益共享的產業價值鏈、打造優質生活圈、金融核心圈的共建,這些是大灣區建設的主要措施或目標,不是基礎,因此A、B、D錯。所以選C。
【2】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后,必然會促進該地區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加強技術創新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因此選項①、④符合題意。大灣區建成后,會提高城市化水平,但三地因社會制度不同等多種原因不可能融為一體,選項②不符合題意;該地經濟發達,產業升級,勞動力型產業會向外轉移,選項③不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判斷,選項C符合題意。所以選C。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吸引大量民工遷入的主要原因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⑥
【2】導致美國老年人口從東北部向西部、南部“陽光地帶”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A. ① B. ② C. ④ D. 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引江濟巢”工程是將長江水引入巢湖。下圖示意“引江濟巢”工程線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區域河流的主要補給來源是
A. 地下水B. 大氣降水C. 湖泊水D. 冰雪融水
【2】“引江濟巢”工程
①主要參與陸地內循環
②使巢湖泥沙淤積減弱
③加大江湖間水量交換
④使長江下游干流水量有所減少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3】“引江濟巢”工程能遏制巢湖藍藻爆發,主要表現在巢湖
A. 水溫降低,藍藻生長緩慢B. 湖水變深,阻止藍藻生長
C. 污染降低,破壞了藍藻生長環境D. 水面擴大,不利于藍藻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
材料二 兩大洲的緯度分布組合示意圖。
(1)材料一表示的是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氣壓帶、風帶分布狀況。
(2)材料二A、B、C、D四地氣候中,全年受⑥帶控制下而形成的是________,氣候類型為_____,該氣候的氣候特征為_______。
(3)有關圖中地理事物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多選)
A.當E氣壓中心位置偏北時,我國的東南沿海常受臺風災害影響
B.在F氣流的影響下,北美洲東部地區溫和多雨
C.G地常年受材料一中的①帶控制
D.B地的氣候條件不利于發展谷物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候鳥老人”是隨季節變化而遷移居住地的老人。據統計,2016年海南省的“候鳥老人”已超45萬人,主要來自東北三省、北京市和長三角地區。
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在海南省形成“候鳥老人”現象的首要因素是
A.經濟因素B.養老設施C.氣候條件D.婚姻家庭
【2】海南省的“候鳥老人”集中居住于?、三亞兩地,會促使當地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第三產業發展C.環境承載力提高D.資源消耗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太陽輻射量對比圖,回答下列各題。
【1】我國東部的M地區太陽總輻射量最少的原因是( )
A. 緯度高B. 海拔低C. 降水多D. 晴天多
【2】太陽總輻射量N大于P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緯度高B. 海拔高C. 降水多D. 晴天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世紀50年代,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我國修建了蘭新鐵路。蘭新鐵路在新疆吐魯番附近的線路如下圖所示。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推測外國專家在圖示區域鐵路選線時考慮的主導因素是( )
A. 河流 B. 聚落 C. 耕地 D. 地形
【2】后來,我國專家認為,蘭新鐵路在該區域的選線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 線路過長 B. 距城鎮過遠 C. 易受洪水威脅 D. 工程量過大
【3】50多年來,蘭新鐵路并沒有改變該區域城鎮的分布,是因為該區域的城鎮分布受控于( )
A. 地形分布 B. 綠洲分布 C. 河流分布 D. 沙漠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月14日《京華時報》消息,中糧開賣“沙漠小米”推進荒漠化治理。專家介紹,相對于玉米、小麥等當地傳統作物,平均每畝沙漠小米可節約400立方米水。通過種植沙漠小米,可為當地節約大量的綠洲地下水,延緩沙漠蔓延。下圖為我國某地區荒漠化形勢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所處的綠洲地區自從推廣種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這間接說明該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A. 過度樵采 B. 水資源利用不當 C. 過度開墾 D. 過度放牧
【2】乙地區農業發展中存在土地鹽堿化問題,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緯度較高,凍土發育,含鹽水分不易下滲②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旺盛、坜r業耕種過程中,長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④地處河谷地區,水流平緩,對土壤侵蝕作用微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城市渠化是指將城市內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為直立砌墻或混凝土墻,把天然河道變成人工明渠,如下圖所示。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我國各地在城市化過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現象,其主要作用是( )
A.改善城市供水條件B.增加休憩娛樂場所
C.提升內河航運能力D.增強排澇能力
【2】城市渠化對地理環境的負面影響是( )
A.河流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加重
B.底棲生物生存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
C.阻斷與地下徑流的聯系,地下水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質惡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