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濕地與森林、海洋被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其在防洪、抗旱、調節氣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態系統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譽為“地球之腎”。回答題
【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屬于濕地的是 ( )
①青海湖 ②灘涂 ③沼澤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2】鄱陽湖濕地是我國最重要的濕地之一,有關濕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濕地是重要的遺傳基因庫,對維持野生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B.大力開墾濕地,有利于擴大耕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質降解和轉化,使當地和下游區域受益
D.長江中下游濕地破壞嚴重,主要是因為該地區圍湖造田,泥沙淤積
【3】下圖中反映人類活動圍湖造田對濕地破壞后的氣溫曲線、流量曲線分別是( )
A.甲和丙B.乙和丁
C.甲和丁D.乙和丙
【答案】
【1】D
【2】B
【3】B
【解析】
考查濕地資源和濕地保護。本題難度一般,學生只要掌握濕地的基本概況,并能掌握濕地的基本價值和生態環境功能綜合分析,注意濕地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基本原則。
【1】濕地是指地表長期有淺水覆蓋的區域,而不包括海洋,故④錯誤。
【2】濕地既有經濟效益,也有生態效益,且其生態效益遠大于經濟效益,故應保護濕地的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其經濟效益,而把濕地開墾為耕地,大大破壞了濕地的生態環境,不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B項錯誤。
【3】圍湖造田使濕地面積縮小,則濕地調蓄河流徑流量的能力下降,河流流量的季節變化較大,且濕地調節氣候的能力下降,則年溫差變大,故乙、丁曲線符合。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爾河各河段(M、N是上中下游的分界線)的自然環境差異較大,表現出不同的水文特征,中游形成了少見的“內陸三角洲”,下游每年有兩次汛期,第一次在6月~9月,第二次在12月~次年2月。讀尼日爾河流域概況圖(圖a)和三地氣候類型圖(圖b)。
(1)分析丁地濕季降雨量大的成因。
(2)簡析尼日爾河下游兩次汛期的形成原因。
(3)判斷甲乙丙丁中形成著名內陸三角州的地點,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睡城”也稱“臥城”,主要指大城市周邊人口相對集中的大型社區或居民點,人口雖然大量入住,但是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覺,白天照樣開車或乘車趕往市中心。燕郊隸屬于河北省三河市,是我國眾多 “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在燕郊和北京之間的道路上,呈現出明顯的“潮汐式”流動。下圖為燕郊相對位置示意圖,圖中箭頭及數字表示京漂族每天上班的方向及平均距離。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燕郊成為“睡城”,其原因有( )
①房價相對較低②與北京、天津的距離較近③工資水平高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京漂族的“潮汐式”流動對北京交通的影響有( )
①8:00 以前的一段時間燕郊通往北京的道路易擁堵
②8:00 以前的一段時間北京通往燕郊的道路易擁堵
③17:00 以后的一段時間燕郊通往北京的道路易擁堵
④17:00 以后的一段時間北京通往燕郊的道路易擁堵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人口“潮汐式”流動會給北京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下列最有利于緩解這些問題的措施是( )
A.在北京與燕郊之間增建高速公路B.北京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
C.在北京及燕郊地區大量增建住宅區D.燕郊及附近地區承接北京轉移的部分產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馬達加斯加水沖瑪瑙出產于貝奇布卡河口處一段5千米左右的河段中(如左圖),瑪瑙被河里的軟泥包裹著,億萬年受到綿綿密密的沖刷,形成了光滑、圓潤的表皮。瑪瑙的尋采,主要由當地土著居民使用簡單工具徒手完成,當地政府嚴禁外國人采挖,也不允許使用機械采挖。右圖為馬哈贊加氣溫與降水資料圖。
(1)分析貝齊布卡河口處富集水沖瑪瑙的水文條件。
(2)說出在河道處采損人害己水沖瑪瑙的適宜月份,并分析原因。
(3)分析當地禁止外國人采挖、機械采挖瑪瑙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馬爾代夫是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淡水資源貧乏。下圖是該國部分區域略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國水資源緊張,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降水量和蒸發量大 B. 淡水儲存空間小
C. 珊瑚生長需水量大 D. 地表水下滲較多
【2】該國緩解淡水資源短缺狀況的主要途徑有( )
① 收集雨水 ② 跨流域調水 ③ 向鄰國購水 ④ 海水淡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位于鹽城東臺沿海的全國最大“風光漁”一體化發電站,是全球單體最大的灘涂地面光伏電站,最上層為風力發電、中間是太陽能發電、最下層進行水面養殖,實現立體綜合開發利用,可謂“一種資源,三種產業”,如圖。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該電站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主要是
A. 土地資源
B. 礦產資源
C. 淡水資源
D. 氣候資源
【2】有關該電站敘述正確的是
A. 風力發電量冬季最小
B. 太陽能發電量7月最大
C. 水面養殖產量高
D. 不利于候鳥遷徙和棲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左圖為非洲某區域圖,右圖為納馬夸蘭南部地區的氣候資料圖,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氣溫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顯干濕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霧氣和露水也可滿足其生存需要。納馬夸蘭沙漠有著5000萬年的歷史,國際生態保護組織認可納馬夸蘭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樣化干旱區,區域內有3500多種多肉植物,占全球多肉植物種類的10%,其中1000多種是這里獨有的。
材料二:2016年9月12日納米比亞與美國簽訂的牛肉出口協議正式生效,納米比亞可以向美國市場出口牛肉產品。
(1)簡析納馬夸蘭南部地區適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氣候條件。
(2)從生物進化和人類活動角度說明納馬夸蘭沙漠多肉植物種類眾多的原因。
(3)簡述納米比亞出口牛肉產品的社會經濟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東南亞局部略圖,圖中馬來西亞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曾是世界產錫大國。
材料二:馬六甲位于馬來半島南部,瀕臨馬六甲海峽。2008年7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馬六甲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影響馬六甲城市形成和發展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
(2)馬來半島的鐵路總體呈________走向,影響其走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3)島國新加坡人口550多萬,國土面積約719平方千米,其中主島面積約540平方千米,經濟發達。雖然該國屬于________(氣候類型),降水豐富,但是淡水資源嚴重不足。請解釋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圖。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甲代表
A.巖漿巖B.變質巖C.噴出巖D.侵入巖
【2】右圖中的地貌景觀是在下列哪種作用下形成的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