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和諧的生態化城市
可持續發展是城市建設的最終目標。城市發展的前提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城內與城外的和諧。城市的物質、能源、信息來自城外,垃圾、廢水、廢氣排向城外,城內與城外的平衡尤為重要。一旦城內與城外流通堵塞,城市就會陷入混亂。
1985年建立的深圳華僑城是和諧的生態化城區的典型。華僑城面積2.6平方千米,經過十余年的建設,發展成為環境優美、特色明顯、各項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區。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華僑城綠化率達到43%。華僑城塑造了鮮明的特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陸續建成的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占地1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縮景區。景區展示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960萬平方千米土地上的風情,也展示了世界的典型風貌。創建的民族藝術團、土風藝術團和亞洲藝術團,把動態文化與靜態文化相結合,使華僑城的文化氣息更加濃郁。
(1)深圳華僑城的建設經驗,說明未來城市結構模式是________城市。
(2)此前城市地域結構的發展均以________為核心,未來城市地域結構的發展趨勢是以________為中心的“________”,市中心為清潔、優雅的________,四周建有市政廳、音樂廳等公共設施,外圍為________區,________區設在城市的邊緣。
(3)未來城市發展的前提是實現與________的和諧、________與________的和諧。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1+1輕巧奪冠同步講解 高二地理 題型:022
讀下面的資料,完成相應的問題:
建設和諧的生態化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城市建設的最終目標。城市發展的前提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城內與城外的和諧。城市的物質、能源、信息來自城外,垃圾、廢水、廢氣排向城外,城內與城外的平衡尤為重要。一旦城內與城外流通堵塞,城市就會陷入混亂。
1985年建立的深圳華僑城是和諧的生態化城區的典型。華僑城面積2.6平方千米,經過十余年的建設,現已發展成為環境優美、特色明顯、各項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區。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華僑城綠化率達到43%。華僑城塑造了鮮明的特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陸續建成的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占地1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縮景區。景區展示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960萬平方千米土地上的風情,也展示了世界的典型風貌。創建的民族藝術團、土風藝術團和亞洲藝術團,把動態文化與靜態文化相結合,使華僑城的文化氣息更加濃郁。
(1)深圳華僑城的建設經驗,說明未來城市結構模式是________城市。
(2)此前城市地域結構的發展均以________為核心,未來城市地域結構的發展趨勢是以________為中心的“________”,市中心為清潔、優雅的________,四周建有市政廳、音樂廳等公共設施,外圍為________區,________區設在城市的邊緣。
(3)未來城市發展的前提是實現________與________的和諧,________與________的和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22
讀下面的資料,完成相應的問題。
建設和諧的生態化城市
可持續發展是城市建設的最終目標。城市發展的前提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城內與城外的和諧。城市的物質、能源、信息來自城外,垃圾、廢水、廢氣排向城外,城內與城外的平衡尤為重要。一旦城內與城外流通堵塞,城市就會陷入混亂。
1985年建立的深圳華僑城是和諧的生態化城區的典型。華僑城面積2.6平方千米,經過十余年的建設,發展成為環境優美、特色明顯、各項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區。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華僑城綠化率達到43%。華僑城塑造了鮮明的特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陸續建成的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占地1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縮景區。景區展示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960萬平方千米土地上的風情,也展示了世界的典型風貌。創建的民族藝術團、土風藝術團和亞洲藝術團,把動態文化與靜態文化相結合,使華僑城的文化氣息更加濃郁。
(1)深圳華僑城的建設經驗,說明未來城市結構模式是________城市。
(2)此前城市地域結構的發展均以________為核心,未來城市地域結構的發展趨勢是以________為中心的“________”,市中心為清潔、優雅的________,四周建有市政廳、音樂廳等公共設施,外圍為________區,________區設在城市的邊緣。
(3)未來城市發展的前提是實現與________的和諧、________與________的和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當人口的數量、質量、結構或分布與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不相適應時就會出現各種人口問題。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讀“中國人口增長及其自然變動圖”。1994年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________,當年非農業人口數是__________億,非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是__________。?
(2)從“中國人口增長及其自然變動圖”中截取1960&1990年30年間非農業人口變化資料,完成下面表格和相應曲線圖。?
1960~1990年非農業人口比例曲線圖?
1960~1990年非農業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單位:億) ?
年份 | 1960 | 1965 | 1970 | 1975 | 1980 | 1985 | 1990 |
全國人口(億) | 6.6 | 8.3 | 9.2 | 9.9 | 10.5 | 11.4 | |
非農業人口(億) | 1.4 | 1.3 | 1.3 | 1.4 | 1.7 | 3 | |
非農業人口比例(%) | 21 | 18 | 16 | 17 | 21 | 26 |
(3)人口增長過快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根據下列表中數據,分析我國存在的人口問題。
世界 | 中國 | 美國 | 俄羅斯 | |
A.人均耕地面積(公頃/人) | 0.24 | 0.08 | 0.76 | 0.87 |
B.1998年人均GDP(美元) | 5 020 | 775 | 31 520 | 2 300 |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下面的“中國人口文化程度構成圖”,我國人口還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來,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擴招,這種現象已有顯著改善。我國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當人口的數量、質量、結構或分布與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不相適應時就會出現各種人口問題。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讀“中國人口增長及其自然變動圖”。1994年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________,當年非農業人口數是__________億,非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是__________。? (2)從“中國人口增長及其自然變動圖”中截取1960~1990年30年間非農業人口變化資料,完成下面表格和相應曲線圖。? 1960~1990年非農業人口比例曲線圖? 1960~1990年非農業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單位:億) ?
(3)人口增長過快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根據下列表中數據,分析我國存在的人口問題。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下面的“中國人口文化程度構成圖”,我國人口還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來,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擴招,這種現象已有顯著改善。我國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