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河水補給占入湖水總量的94.8%,蒸發占出湖水總量的60.45%,但蒸發總量有上升的趨勢,湖區水位季節變化很大。博斯騰湖流域內自古以來灌溉農業較發達,如今一些現代化城鎮正在形成。近年來博斯騰湖已演變成微咸水湖。
材料二:塔里木河地處干旱區,沿河兩片的胡楊林在沙漠中形成綠色走廊。大西海子水庫建成后,對塔里木河下游地區產生了重要影響。
(1)結合材料,推斷博斯騰湖水位季節變化將不斷 (增大、減小),并分析其原因。
(2)簡要說明博斯騰湖由淡水湖演變成微咸水湖的原因。
(3)簡述大西海子水庫給他塔里木河下游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
博斯騰湖西北面是面積廣闊的蘆葦地。出售蘆葦成為當地百姓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但總收入并不高。
(4)請你為當地百姓增加收入提出兩條可行性措施。
【答案】(1)減小;夏季為湖泊豐水區,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冰川退化,入湖河水減少。氣溫升高,導致湖水蒸發加劇,人類活動過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減少,豐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變化不大,使博斯騰湖水位季節變化減小。
(2)深居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工農業生產以及人類生活用水增多,導致甲河水量減少,入湖水量減少。湖泊水量減少,水位下降,出湖水量減少,鹽分在湖泊中積累。湖濱地區生產生活廢水排放,使湖泊中鹽分增多。
(3)修建水庫截水會使塔里木河下游水量減少甚至斷流,氣候更加干旱,生態惡化,土地荒漠化加劇。下游湖泊面積萎縮,湖水鹽度上升,生物多樣性減少。
(4)發展多種經營,如漁業、旅游業等;延長產業鏈,對蘆葦進行深加工;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等。
【解析】
本大題以新疆博斯騰湖為背景,以相關圖文信息為材料,設置三道小題,涉及湖泊水文特征變化及成因、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濕地和荒漠化問題成因、經濟發展措施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題中信息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1)博斯騰湖水位季節變化及原因應結合材料從水源、蒸發、用水量等方面進行分析推斷。博斯騰湖湖水主要來源于流域內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因為豐富的冰雪融水補給,成為湖泊豐水期,但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當地大量冰川退化,冰雪融水量減小,使得夏季入湖河水減少,水位下降;隨著氣候變暖,湖區氣溫升高,導致湖水蒸發量加大,使得湖水水位下降;夏季時,博斯騰湖流域的人類生產活動活躍,大量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減少,使得豐水期水位下降;冬季,影響湖泊枯水期水位變化的因素變化不大,使博斯騰湖枯水期水位變化不大,從而導致博斯騰湖水位季節變化減小。
(2)博斯騰湖由淡水湖演變成微咸水湖的原因應從湖水收入與支出相互關系進行分析說明。博斯騰湖流域深居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氣候干旱,隨著氣候變化影響,湖水補給有減少趨勢,流域內工農業生產以及人類生活用水增多,導致注入湖泊的河水量減少,入湖水量減少;湖泊水量減少,湖泊水位下降,水位常低于出湖口海拔,因此湖水通過徑流輸出量減少,蒸發占出湖水總量的比例上升,使得鹽分在湖泊中積累,導致湖水鹽度上升;湖濱地區生產生活含鹽堿的廢水排放,使湖泊中鹽分增多,使得湖水鹽度上升,從而導致博斯騰湖由淡水湖演變成微咸水湖。
(3)大西海子水庫給他塔里木河下游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應從濕地問題的角度進行分析敘述。塔里木河水量不大,大西海子水庫修建后,大量河水被水庫攔蓄在水庫之中,塔里木河下游水量減少甚至斷流,加上當地氣候干旱,生態用水減少,導致河流生態惡化,也使得河流沿岸地區土地荒漠化加劇;大西海子水庫修建后,臺特瑪湖水源補給減少或失去水源補給,使得下游湖泊水位下降,面積萎縮,湖水鹽度上升,生物生存環境惡化,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
(4)當地百姓增加收入提出可行性措施應結合“揚長避短”原則從產業結構、增加附加值、環境等方面進行提出。因地制宜,發揮當地優勢,開展多種經營,如利用湖泊水域優勢發展漁業、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發展旅游業、利用當地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發電等;材料信息表明,出售蘆葦成為當地百姓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但收入不高,可以對蘆葦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高蘆葦產業的經濟效益;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當地比較脆弱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山東德州手機的截屏。利用圖中信息及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此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度為
A.0°B.120°E
C.165°ED.180°
【2】此時,下列地理現象可信的是
A.地球公轉速度較快
B.北京的白晝時間比開普敦長
C.太陽直射點位于東半球和南半球
D.西太平洋上副熱帶高壓勢力強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生育率是一定時期、一定地區育齡婦女實際生育子女的數量;撫養比是指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下圖為江西省某市撫養比和生育率示意圖,圖中四條曲線分別代表兒童撫養比、老年撫養比、總撫養比、生育率。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①曲線為兒童撫養比
B.曲線①②③④分別對應的是生育率、老年撫養比、兒童撫養比、總撫養比
C.③曲線在2015年放開二孩政策出臺后略有升高,該曲線為為兒童撫養比
D.④曲線為總撫養比,2005年前后該市總撫養比最低,需要撫養的老年人和兒童總數最少
【2】下列有關因果聯系不正確的是
A.社會經濟發展――生育觀念轉變――婚育年齡推遲――生育率下降
B.社會經濟發展――養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下降
C.社會經濟發展――兒童撫養比下降――生育率下降――老年撫養比上升
D.社會經濟發展――醫療衛生進步――人均壽命延長――老年撫養比上升
【3】上海市在短期內可以降低撫養比的措施是
A.提倡生育二孩,提高生育率
B.完善養老保障機制,提高醫療水平
C.放寬外來務工人員人戶政策
D.鼓勵青壯年外出務工、經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氣候類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A. 大牧場放牧業B. 乳畜業
C. 季風水田農業D. 商品谷物農業
【2】該農業地域類型在該地區發展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①氣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
②城市眾多,消費市場廣闊
③勞動力豐富
④機械化水平低
A. ①③B. ②④
C. ③④D. 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云南省西北部的麗江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為玉龍雪山下的一塊高原臺地,海拔2 416米。
材料二:圖1為我國西南某區域圖,圖2為云南省多年平均干旱災害分布圖。
材料三: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嶺,在云南省境內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這一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高山峽谷景觀。
(1)說出圖中西部地區的地形特征及其對交通線路分布的主要影響。
(2)從地形角度,簡析麗江古城的形成和發展的有利條件。
(3)從氣候、地形、經濟狀況等角度分析云南干旱災害東西差異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十三五規劃”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下圖為我國1960—2045年每五年的勞動人口增長變化(含預測)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勞動人口數量最多的年份是( )
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
【2】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有( )
A.人口老齡化問題得到緩解B.人口數量增加,平均壽命降低
C.勞動人口增長率快速提高D.環境人口容量開始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干旱地區城市分布圖”,根據圖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c、d四個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鎮的是
A. a B. b C. c D. d
【2】在上述城鎮的城市化過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
A. 土地生產力 B. 水資源
C. 基礎設施 D. 經濟規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為防止城市“攤大餅”式向外擴張帶來的問題,在1947年提出“手指規劃”方案,該規劃方案至今仍然對哥本哈根的城市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讀“手指規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哥本哈根城市規劃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響因素是( )
A. 交通 B. 地形
C. 市場 D. 水源
【2】“手指規劃”示意圖中“手指”之間的區域應該規劃為( )
A. 工業區,因為地價低廉
B. 別墅區,因為環境優美
C. 商業區,方便居民購物
D. 綠化區,優化城市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河流對城鎮的形成、發展及演化產生了重要影響,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城市大多數位于河流緩沖區內,主要是因為河流( )
A.能夠提供豐富水能B.可營造秀美景觀
C.有供水和航運便利D.利于排污和泄洪
【2】關于我國城市規模與河流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
A.大城市多位于河流緩沖區外,與河流關系最不密切
B.山區城鎮通常位于河流沿岸,規模小且呈團塊狀
C.城市規模越大,一般越適宜分布在大河的中上游
D.中小城市近半數分布在緩沖區外與城市等級低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