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焉耆馬是我國古代西域名馬,體形較小,跋山涉水善奔跑,耐力好,這些特征與其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焉耆馬集中產自天山2800米處的高山盆地,該盆地由三條U型谷組成。下圖為我國天山自然帶植被分布圖回答下題。
【1】該山地針葉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
A. 光照多于南坡 B. 熱量高于南坡
C. 降水多于南坡 D. 海拔低于南坡
【2】焉耆馬的特征形成原因與下列哪個因素關系最小( )
A. 高寒缺氧提高耐力 B. 坦蕩地形提供奔跑場所
C. 多樣植被營養豐富 D. 冰雪融水優質水源
【答案】
【1】C
【2】D
【解析】試題分析:
【1】天山東西走向,其北坡是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迎風坡,水份條件較南坡好。選C正確。
【2】焉耆馬集中產自天山2800米處的高山盆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的環境提高了焉耆馬的耐力;盆地地形,盆地內部平坦開闊,形成了其善奔跑的特點;多樣植被為其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氣候干旱降水少,形成了其短小精悍的體型特征;水源,是生命活動必須的,但不是其體質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選D正確。
【名師點晴】本題組考查天山自然帶特征、南北坡差異及這里特種馬的地理環境。判斷迎風坡與背風坡的一個重要方法是看雪線的高低,雪線低的是迎風坡;迎風坡降水多,水份條件好,生長山地針葉林;南坡是背風坡,水份條件差,所以無林帶;水分條件是影響森林分布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干旱區。
焉耆馬體形較小,跋山涉水善奔跑,耐力好,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密切相關;資料給出了焉耆馬集中產自天山2800米處的高山盆地,海拔高缺氧,提高了焉耆馬的耐力;開闊的盆地,利于其善奔跑的特點;體形較小,是干旱的氣候形成的。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區農業基本情況比較表”,完成以下兩題。
【1】該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可能是( )
A. 季風水田農業 B. 混合農業 C. 商品谷物農業 D. 種植園農業
【2】該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在( )
A. 亞洲季風區 B. 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C. 地中海氣候區 D. 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枓一 煤炭是我國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國以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我國對煤炭的需求也將保持快速增長。
材料二下圖為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區示意圖。
(1)我國煤炭資源的需求主要來自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談談如何進行煤炭資源的合理配置。
(2)圖中A地區煤炭資源十分豐富,為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除了大量的煤炭外運外, 還應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我國某科考基地及其附近區域,該區域有冰川分布,R河2月份流量最大。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站在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塊碧玉一般,鑲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東部兩座延伸出來的長長山脊,如同一雙溫柔的手,以無限的深情呵護著這熟睡的精靈”。文中的“這里”最可能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該科考基地位于( )
A. 格陵蘭島 B. 北極黃河站 C. 南極長城站 D. 青藏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進積和退積是斷陷盆地處三角洲發育過程中的兩種常見沉積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緣沉積物粒徑大小變化尤為明顯。進積表示陸源物質供應速率快、三角洲前緣不斷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積物下細上粗,退積則相反。扇三角洲多發育在活動的構造區,是由鄰近高地直接推進到水體(湖或海)中的沖積扇。下圖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處沉積層沉積物粒徑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各題。
【1】據扇三角洲前緣甲處沉積物粒徑變化特點推斷
①沉積過程先進積后退積②河流搬運能力先增強后減弱 ③沉積過程先退積后進積④河流搬運能力先減弱后增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上圖中扇三角洲
①其形成條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進入水體 ②水體水面上升則面積不斷擴大③水體水面下降則面積不斷縮小④由扇頂到扇緣表層沉積物顆粒由大變小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海洋中的一個小島,a和b分別表示兩條緯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若a和b分別表示15°N和20°N緯線,且該島位于印度洋。關于甲、乙兩地氣候或自然景觀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地的氣候可能是熱帶雨林氣候
B. 甲地的自然景觀可能是熱帶草原
C. 乙地的自然景觀可能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D. 乙地的氣候可能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2】若a和b分別表示35°N和40°N緯線,島嶼以東不遠處有一塊大陸,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島嶼上的河流有結冰現象 B. 島嶼的最高峰能終年看到積雪
C. 乙地夏季高溫多雨 D. 甲地適宜種植葡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左圖和右圖分別為秦漢時期和明清時期黃土高原景觀及土地利用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與秦漢時期相比,明清時期景觀的變化原因可能有
①開礦 ②人口增加 ③氣候濕潤 ④ 過度開墾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2】與秦漢時期相比,明清時期景觀的變化可能引起的環境問題有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氣候干燥 ③生物多樣性減少 ④土壤酸化 ⑤沙塵暴增加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環流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若此圖表示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的大氣環流,則正確的是( )
A. 甲處可能是極地高壓
B. 受下沉氣流影響,撒哈拉沙漠地區炎熱干燥
C. 乙處為副極地低氣壓帶,降水較多
D. 受①氣流影響,歐洲西部全年濕潤
【2】若此圖表示海陸間循環,則正確的是( )
A. 甲處為海洋,乙處是陸地 B. ④是受人類影響最大的環節
C. ②代表陸地表面蒸發和植物蒸騰 D. ①代表地表和地下徑流環節
【3】若此圖表示北印度洋的大洋環流,則此時( )
A. 北京進入多雨季節 B. 亞歐大陸為高壓控制
C. 印度吹東北風 D. 我國正值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