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完成下列問題。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共十三大所表述的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1)簡要說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對黨在新時期基本路線的形成產生的影響。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唐代大詩人李白一首千古絕唱,道出了出入四川的艱難。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160千米。據規劃,高2010年,四川省將有12條出川大通道竣工通車,四川的交通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2)結合材料及相關知識,簡述該地區交通建設的主要限制性條件;簡述改革開放后,四川省大力發展交通的主要區位因素。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克服挫折與困難,從“摸著石頭過河”到今天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與30年前相比,我國人口增長不到一倍,GDP卻增長了14倍,總體實力躍居世界第四,財政收入增長了30倍。絕對貧困人口由2.5億人下降為2100多萬人。人民群眾由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現在正向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邁進。
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堅持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不僅增強了自己的經濟實力,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
(3)運用唯物辯證法發展的有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
(1)真理標準問題討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開始形成。
(2)限制性條件:地形:地勢起伏大;地質:地殼運動活躍,地質災害頻繁;河流:受地形地勢影響,大多奔騰在高山峽谷中,航運條件不理想。區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網;促進沿線經濟的發展;國家政策扶持;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保證。
(3)促進事物發展必須堅持創新精神。從“摸著石頭過河”到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堅持改革創新的結果。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改革開放30年我國總體實力躍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正是我國注重量的積累、實現了質的飛躍。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30年來,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迎來今天的巨大成就。 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我國堅持改革開放,積極利用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提高了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吉林實驗中學高三第九次模擬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22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弓箭型”的經濟發展格局(如圖所示)。讀圖回答問題。
(1)在這個“弓箭型”的經濟發展格局中。武漢城市圈將逐步承接東部地區,連接南北的作
用。試簡要分析武漢城市圈形成的區位優勢。(10分)
(2)目前我國的產業轉移在逐步推進,試分析武漢城市圈在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中可能受到的影響。(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河南省西區高三12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局部地區年降水量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圖中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A地年降水量為_________毫米,分析A B兩地降水量差異的原因。
(2)分析C地區自然地理特征
(3)E海灣沿岸為我國重要海鹽產區,請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析D城形成和發展的區位條件,并概述城市化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5)東北地區過去一直為人口遷入區,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出現人口大量遷出現象,請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五校協作體高三8月模擬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下表,我國產業結構及變化特點是( )
A.我國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第一產業比重過低 B.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產業結構趨于合理
C.第三產業增長最快,產業效率最高 D.屬第二產業的交通運輸發展快、貢獻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吉林實驗中學高三第九次模擬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22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弓箭型”的經濟發展格局(如圖所示)。讀圖回答問題。
(1)在這個“弓箭型”的經濟發展格局中。武漢城市圈將逐步承接東部地區,連接南北的作
用。試簡要分析武漢城市圈形成的區位優勢。(10分)
(2)目前我國的產業轉移在逐步推進,試分析武漢城市圈在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中可能受到的影響。(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