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復種指數是指一定時期內(一般為1年),在同一塊耕地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即年內耕地上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復種指數的大小,受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的綜合影響。
讀1999~2013年我國局部地區平均復種指數圖(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①地是
A.三江平原B.華北平原C.四川盆地D.云貴高原
【2】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內蒙長城一線相比,復種指數較高,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土壤B.光照C.熱量D.海拔
【3】華南區復種指數比黃淮海區低,其原因可能是
A.水源短缺B.旱澇災害頻繁C.工業化水平高D.交通發達
【答案】
【1】A
【2】C
【3】C
【解析】
【1】由圖可知①地復種指數為100%左右,可知該地區熟制大致為一年一熟。三江平原因為緯度較高,熱量條件較差,通常一年一熟,A正確。華北平原位于我國的暖溫帶,一般為兩年三熟,B錯誤。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位于亞熱帶,一般一年兩熟,CD錯誤。故選A。
【2】與內蒙長城一線相比,長江中下游地區緯度低,熱量條件好,作物可以一年多熟,所以其主要影響因素是熱量,C正確,ABD錯誤。故選C。
【3】華南區復種指數較黃淮海區低,原因是華南區工業化水平高,傳統的農作物種植被壓縮,所以華南地區的自然條件優越,但由于社會經濟因素影響(工業化水平高),使得其復種指數低于黃淮海地區,C正確,華南區水源更充足,A錯誤。華南區和黃淮海區旱澇災害都較頻繁,B錯誤。華南區和黃淮海區交通都比較發達,D錯誤。故選C。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地區1月份等溫線圖(單位:℃),回答下列各題。
【1】關于圖中各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A處氣溫偏高,為湖泊B.B處氣溫低于-18度,為祁連山脈
C.C處氣溫高于-12度D.ABC三處均位于我國第一級階梯上
【2】關于圖中河流DE附近河段水文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泥沙含量較小 ②水流湍急 ③航運價值高 ④水位季節變化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敘利亞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為主,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但工業發展落后,經濟以農業為主,出產小麥、棉花、葡萄、油橄欖、無花果等,出口棉花與小麥,是中東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
材料一 敘利亞及周邊地區圖
材料二 塔爾圖斯和巴爾米拉氣候資料圖
(1)比較該國東部和西部氣候特征的差異。
(2)幼發拉底河沿岸是敘利亞重要的棉花產地,試分析其棉花生產的自然優勢條件。如果該地區大面積擴大棉花種植可能會產生哪些環境問題?
(3)為了促進敘利亞的工業發展,根據本國資源狀況,分析說明該國可以發展哪些工業部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河南是農業大省,糧、棉、油、肉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 生產基地。目前河南已從“中國糧倉”變成了“國人廚房”。但河南旱澇頻繁,農業受損嚴重,且水土流失嚴重。
(1)簡述河南省成為“國人廚房”的主要優勢條件。
(2)說明河南省受旱澇災害影響嚴重的原因。
(3)河南省水土流失嚴重,試說明其對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由于渭河流經地區土壤所含礦物成分的原因,當渭河含沙量達到lOkg/m3時,水色便呈赤黃色了,導致涇河(渭河的支流)與渭河的交匯處出現明顯的色差,即所謂的“涇渭分明”奇觀。
讀渭河、涇河流量及含沙量統計表(流量單位:m3/s,含沙量單位:kg/m3),完成下列各題。
【1】影響涇、渭兩條河流汛期和枯水期含沙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流域面積B.巖石巖性C.降水差異D.植被狀況
【2】“涇渭分明”奇觀出現的最明顯季節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結合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沿江滬寧漢渝蓉快速客運專線,是國家鐵路中長期規劃的“四橫四縱”中的一“橫”,而渝利鐵路是沿江滬寧漢渝蓉快速客運專線中的一段(下圖),全長約264.4千米,橋隧比達80%,設計時速為每小時200千米。
(1)渝利鐵路建設難度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簡述渝利鐵路將原定路線改為現定路線的利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珠江三角洲局部地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珠江三角洲最適合發展的農業類型是( )
A.河谷農業B.種植園農業C.基塘農業D.魚塘-臺田農業
【2】港珠澳大橋的主要作用是( )
A.形成新的交通樞紐B.提高深圳城市化水平
C.調整香港功能分區D.加速珠三角區域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 5 億多條大馬哈魚開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從加利福尼亞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產卵繁殖,沿海地區沿存世界最大的溫帶雨林。大馬哈魚在北美西海岸最遠可以沿河上溯 3200 千米,它們要迎向瀑布,跳過陡坎,逆流而上,越過淺灘,到達產卵地。洄游途中許多大馬哈魚成為了北美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來源。大馬哈魚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聯系起來的唯一外鏈條,它們生于淡水,長于海洋,在海洋,它們獲得了成長所需的各種養分,又重返“故鄉”。下圖為大馬哈魚淡水流域分布區位置示意圖。
(1)與同緯度歐洲西部相比,分析北美西海岸溫帶雨林分布較廣的自然原因。
(2)指出弗雷澤河徑流量的季節變化特點。
(3)氮元素是樹木生長的重要元素之一,該雨林區 80%的氮元素來自海洋。分析氮元素由海洋到林木遷移過程。
(4)棕熊冬眠之前必須儲存足夠越冬的能量,其主要來源于大馬哈魚。試推測棕熊在河流何處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馬哈魚,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西北地區某局部地區圖,回答下列小題。
【1】關于該地區自然、人文地理環境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
A.丙山脈是溫帶草原和溫帶荒漠的分界線,相當于400毫米等降水線所在地
B.②④之間的河段,解放以后曾經多次出現過凌汛現象
C.乙地農業生產的優勢有——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豐富,水源充足
D.乙附近山脈為我國青藏高原和準噶爾盆地的分界線
【2】關于a、b、d三地年降水量大小,排序正確的是( )
A.a>b>dB.b>a>d
C.d>a>bD.a>d>b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