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工業4. 0”是一個將生產原料、智能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全部編織在一起的大網,消費者只需用手機下單,網絡就會自動將訂單和個性化要求發送給智能工廠,由其采購原料、設計并生產,再通過網絡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下圖是德國制造業進步的四個階段。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下列不屬于“工業4.0”主題內容的是
A. 智能工廠 B. 智能采礦 C. 智能物流 D. 智能采購
【2】有關德國制造業區位因素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對資源的配置要求將降低 B. 對交通運輸條件要求下降
C. 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變大 D. 對市場信息的依賴度提高
【3】“工業4. 0”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A. 可實現工業的個性化生產 B. 工業生產由分散走向集中
C. 提高工業生產的整體成本 D. 擴大傳統制造業生產規模
【答案】
【1】B
【2】D
【3】A
【解析】
【1】根據材 料,“工業4.0” 是一個將生產原料、智能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全部編織在一起的大網,所以主題內容包括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 物流,但不包括智能采礦,故答案選B項。
【2】德國制造業逐漸向網絡物理系統生產革命轉變,工業生產和銷售主要通過“消費者只需用手機下單,網絡就會自動將訂單和個性化要求發送給智能工廠,由采購原料、設計并生產,再通過網絡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因此可以看出,德國制造業對市場信息、交通運輸條件等的依賴度在提高,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減小。個性化產品的生產意味著對資源配送的需求的提升。故答案選D項。
【3】結合材料內容,從上題分析可以推斷出,“工業4.0”可能帶來的影響是實現工業的個性化生產。故答案選A。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亞歐大陸輪廓圖,對照四幅氣候類型氣溫和降水資料圖,完成下列問題。
(1)A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氣候(填右圖中氣候類型代號),該氣候在世界上分布于盛行 _______風的地區,其氣候特點為_______
(2)B地氣候類型是_______氣候(填右圖中氣候類型代號),該地夏季氣候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成因是_______。
(3)圖中所示季節為_______半球的_______季,判斷理由是_______。
(4)圖中丁地氣候代表的地點可能是下列中的 哪個城市的氣候(_____)
A.北京 B.上海 C.羅馬 D.開普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寧夏平原的引黃灌區是我國四大古老灌區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灌溉歷史。灌區主要以早作為主,為保護農業生產環境,每隔三、四年種一次水稻。灌渠內的引水系統采用了許多獨特的工程技術,有灌有排,到目前仍正常運行。2017年10月10日,在第23屆國際灌溉排水大會上,寧夏引黃古灌區工程成功入選第四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下圖為引黃灌區景觀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寧夏灌區水循環受引黃工程影響最小的環節是
A. 降水 B. 蒸發 C. 下滲 D. 徑流
【2】灌區每隔三、四年種一次水稻的目的主要是
A. 預防荒漠化 B. 補充地下水 C. 防治鹽堿化 D. 減少病蟲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地某天的部分氣象信息,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示氣象信息可能是哪一天( )
A. 11 月 18 日 B. 9 月 23 日 C. 8 月 28 日 D. 3 月 28 日
【2】此季節羅馬的氣候特點是( )
A. 高溫多雨 B. 炎熱干燥 C. 溫和多雨 D. 溫暖少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為我國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甲、乙兩個公交車站臺分布圖,經統計,不同時刻上下車人數隨時間變化有明顯差異(見圖乙、圖丙)。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甲所示區域最可能是
A. 商業區 B. 住宅區 C. 工業區 D. 公交樞紐
【2】關于街道M、N方向的說法,最有可能的是
A. M、N方向皆為郊外 B. M、N方向皆近商業區
C. M方向近市中心 D. N方向近旅游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甘肅省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經民勤盆地。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減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卻由90萬增加到近230萬。灌溉面積由300萬畝增加到了500萬畝。
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示意圖、石羊河流域用水結構圖、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月份分配百分率柱狀圖。
(1)描述石羊河的季節徑流特點。
(2)請根據圖文的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石羊河水量減少的原因。
(3)石羊河水量減少會給該流域帶來哪些環境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簡稱NPP)是指在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數量。左圖示意研究區范圍,右圖示意研究區2001~2010年間年NPP的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單選題。
【1】【1】觀測結果顯示,研究地區不同植被類型的年NPP大小順序為:常綠闊葉林>混交林>草地>農田植被>落葉闊葉林>濕地。由此推測,年NPP最大的地區是 ( )
A. 洞庭湖平原 B. 東南丘陵 C. 山東丘陵 D. 華北平原
【2】【2】2001~2010年間,研究地區年NPP呈顯著波動狀態。這種波動主要是因為 ( )
A. 植被類型的變化 B. 土壤肥力的變化
C. 霧霾天數的變化 D. 水熱狀況的變化
【3】【3】研究結果表明,2001~2010年間洞庭湖平原年NPP呈顯著增加趨勢,主要原因是 ( )
A. 種植結構和技術變化 B. 城市化進程加快 C. 退耕還湖 D. 圍湖造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律:下半部,植物種類隨著海拔升高而增加:上半部隨著海拔升高而減少。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000-2600米)時發現,該苔原帶部分地區存在干擾,植物多樣性異常;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1】該苔原帶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是 ( )
A. 陰坡的上半部 B. 陰坡的下半部 C. 陽坡的上半部 D. 陽坡的下半部
【2】【2】關于陰坡和陽坡未受干擾時,植物多樣性差異及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 )
A. 陰坡高土壤水分多 B. 陰坡高土壤溫度高
C. 陽坡高土壤水分多 D. 陽坡高土壤溫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區域溫度帶界線和日平均氣溫穩定≥10℃日數(圓點)的變化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示區域溫度帶界線發生變化的地理背景是
A. 氣候趨于干旱 B. 氣候趨于濕潤
C. 全球變暖 D. 全球氣溫下降
【2】因溫度帶界線和日平均氣溫穩定≥10℃日數的變化,導致
A. ①地開始大面積種植蘋果 B. ②③兩地氣溫差異變小
C. ④地農作物生長周期延長 D. ⑤地的結冰期逐年縮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