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據統計,我國建筑的平均壽命在25~30年,遠低于國際平均壽命。我國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尤其是拆遷、地震后等建筑垃圾所占比例更大!霸偕u計劃”(下圖)是由我國某建筑師于2008年汶川災后重建中提出的,其著重于民間個人生產自救,基本原理是用破碎的廢墟材料作為骨料,摻和切斷的秸稈纖維,加入水泥等,制作成輕質保溫效果好的砌塊,用作地震災區的重建材料和傳統建筑的仿古材料。
從資源、環境的角度分析地震災區重建過程中生產再生磚的積極意義。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經全線貫通,預計將在2018年7月1日前正式通車。大橋通車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下圖為粵澳港大灣區和港珠澳大橋示意圖。下表為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其他大灣區基本情況對比表。
(1)從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橋建設面臨的困難。
(2)與其他世界三大灣區相比,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條件。
(3)對比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世界級大灣區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4)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紀30~50年代,該湖流域大規模開墾。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據上圖信息判斷,該湖泊
A. 湖面少風浪 B. 北部湖水較南部淺
C. 冬季不結冰 D. 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在該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區中,最適宜淡水魚生長的湖區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20世紀30~50年代,該湖水位下降加劇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年降水量減少 B. 流域年蒸發量增大
C. 入湖河水量減少 D. 出湖河水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弗雷澤島(如下圖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島,總面積1630平方千米。島上分布著沙漠,同時還分布著世界上唯一生長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關于弗雷澤島上沙漠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由地質變化和海浪堆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B. 全球變暖,降水減少的結果
C. 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降水少而形成 D. 受熱帶雨林遷移農業的影響而形成
【2】弗雷澤島分布著世界上唯一生長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
①接近熱帶雨林分布區,雨林植被種子傳播至此
②沙地土層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處延伸
③來自海洋的盛行風帶來較充沛的降水
④沿岸有暖流經過,有增溫增濕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現階段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之一,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讀1995~2014年中國三大地帶人口老齡化水平統計表,完成下列各題。
【1】導致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老齡化差距逐步縮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東部地區經濟衰落 B. 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眾多
C. 中西部地區環境優美 D. 東部與中西部地區間人口遷移
【2】人口老齡化會促使
A. 產業結構調整 B. 環境容量增大
C. 激活社會需求 D. 城鄉協調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①層和②層屬于地殼 B. 地殼在海洋中缺失
C. ②是軟流層 D. 巖石圈的范圍是指①②層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2】關于圖中大氣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該圈層是只由氣體組成的圈層 B. 該圈層的物質密度自下而上遞減
C. 該圈層中沒有生物生存 D. 該圈層是不連續且不規則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甲圖是我國江淮地區某河段示意圖,乙圖是該河上P.Q兩水文站測得的流量過程線示意圖。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圖乙中流量過程線Ⅰ與圖甲中P.Q兩點的對應關系及其判斷依據是( )
A. P—河流上游流量較平穩 B. Q—河流下游流量不平穩
C. P—經過湖泊的調節作用 D. Q—經過湖泊的調節作用
【2】圖甲中沿MN一線所繪制的河床剖面示意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覆蓋度是指某一區域植物(包括莖、葉、枝)垂直投影面積與該地域面積的比率,氣候地形、人類活動都顯著影響覆蓋度的變化。寧夏位于黃土高原西北,南高北低,山地迭起,平原錯落,植被類型、氣候特征、農業活動差別較大。圖5-1為寧夏區域劃分示意圍,圖5-2示意寧夏不同區城植被覆蓋度的年際變化。
(1)分析南部山區植被覆蓋度較高的原因。
(2)寧夏植被覆蓋度也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推斷寧夏植被覆蓋度隨季節的變化特點并說明理由。
(3)描述賀蘭山東麓植被覆蓋度的年際變化特點并解釋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示地質構造是巖層受到______(東西或南北)方向的__________(擠壓或拉伸)力而形成的。
(2).從地質構造來看,圖中甲處是__________,乙處是__________。
(3).從地貌形態來看,圖中丙處是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
(4).假如在該地修建一條東西向的地下隧道,應選擇在甲地還是丙地?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地是否適宜修建水庫?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