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明顯。在自然環境方面,我國形成了特點各異的三大自然區(如下表)。回答下面小題。
【1】表中空格①、②應該填寫的內容分別是( )
A. 地形、熱量 B. 熱量、水分 C. 水分、熱量 D. 海陸位置、緯度位置
【2】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距海遙遠,夏季風難以到達 B. 蒙古西伯利亞高氣壓的控制
C. 大興安嶺和太行山的阻擋 D. 冬夏季節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3】相對于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生產的優勢是( )
①降水豐富 ②熱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氣溫日較差大 ⑤氣溫年較差大 ⑥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⑥ D. ③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城市群內部城市間的產業鏈分工體系。完成下面小題。
【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優勢產業處于產業鏈中的位置是 ( )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產業分工處于產業鏈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 ( )
A. 產品需求量大 B. 交通便利 C. 勞動力充足 D. 土地租金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三地氣候要素圖,圖中各點的標號表示月份,讀圖做下列各題。
(1)A地氣候類型為。
(2)B地氣候特點為,該氣候的分布規律是。
(3)C地氣候的形成原因是,其氣候特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西氣東輸主干道走向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西氣東輸工程最有利于解決我國的資源問題是:( )
A.水資源緊張 B.資源浪費嚴重
C.自然資源分布與生產力分布不協調 D.石油緊缺
(2)西氣東輸主干管道西起輪南氣田,它位于圖中A所表示的_____________自治區,東到B所表示的___________, 途經過C處的____________盆地、D處的____________盆地與陜甘寧等的天然氣田,為西氣東輸提供了豐富的氣源。
(3)進一步開發天然氣,對西部地區開發的主要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西氣東輸工程對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產生什么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四個國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長率、人口密度柱狀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1】甲、乙、丙、丁依次對應的國家是
A. 中國、法國、印度、美國 B. 印度、中國、美國、法國
C. 中國、印度、法國、美國 D. 印度、美國、中國、法國
【2】【2】就目前國際人口遷移而言,四個國家人口遷移的主流是
A. 甲、乙遷往丙、丁 B. 甲、丙遷往乙、丁
C. 甲、丁遷往乙、丙 D. 乙、丙遷往甲、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Ⅰ為某城市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圖中A地大力推廣馬鈴薯稻草覆蓋免耕栽培技術(具體做法如圖Ⅱ所示)。當地農民將土壤堆高起壟,在壟中播種馬鈴薯及肥料,然后覆蓋稻草,待馬鈴薯萌芽出土后再將壟溝的泥土覆蓋在稻草上。馬鈴薯為喜光、喜水作物,要求地溫較穩定(12~15℃適宜)且土壤透氣性好,宜施有機肥、忌清水。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圖Ⅰ中最適合布局冬季度假區的是
A. 甲處 B. 乙處 C. 丙處 D. 丁處
【2】關于該地馬鈴薯種植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壟溝可以發展漁業,增加農民收入 B. 夏季種植、秋季收獲利于馬鈴薯生長
C. 覆蓋稻草能增強土壤透氣性,增加土壤有機質 D. 稻草覆蓋技術能增大晝夜溫差,利于有機質的積累
【3】壟溝法在壟上種植馬鈴薯的最主要優勢
A. 壟上土壤疏松,利于排水 B. 壟溝法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C. 壟上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 D. 壟上土壤肥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發展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1985年到2000年,該區域城市發展的顯著變化有哪些?(至少答三點)
(2)推動該地區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是什么?
(3)城市化過程可能給社會生產和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有哪些?(至少答三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
江蘇省里下河地區總面積1.35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東面的通榆運河比里下河地區高1~2米,北面的黃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區高5米,南面是新通揚運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聳的京杭運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區易發洪澇災害。圖示意里下河地區位置和河網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區防治洪澇災害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