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正確敘述是( )
A.不屬于工業地域
B.是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
C.是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
D.是由于共同利用基礎設施而集聚在一起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點軸理論模型是我國著名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院士提出的經濟發展理論,“點”指各級居民點和中心城市,“軸”指由交通,通訊干線和能源,水源通道連接起來的“基礎設施束”。
讀我國“T”字型點軸開發模式圖(圖4),完成下面試題。
二級開發軸相對于一級開發軸的優勢有 ( )
①科技發達 ②基礎設施完備
③工業基礎好 ④勞動力價格
⑤礦產豐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010年2月6日上午,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甘青段正式開建,蘭新鐵路建成后,蘭州至西寧的列車運行時間將縮短半個小時。下列關于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的建設對于西北軸的發展的意義說法錯誤的是 ( )
A.有利于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增強民族團結
B.有利于資金、技術、人才的交流
C.擴大了區域發展的差距
D.改善了西北軸交通運輸落后的現象
下列有關一級產業帶中沿江產業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沿軸已形成甘蔗、油菜、大豆、亞麻等農產品的主要分布區
B.沿軸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資源豐富
C.沿軸地區鹽漬化、荒漠化等生態問題突出
D.沒軸已形成汽車、鋼鐵工業走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點軸理論模型是我國著名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院士提出的經濟發展理論,“點”指各級居民點和中心城市,“軸”指由交通、通訊干線和能源、水源通道連接起來的“基礎設施束”。
讀我國“T”字型點軸開發模式圖完成問題
【小題1】二級開發軸相對于一級開發軸的優勢有:
①工業基礎好 ②基礎設施完備
③科技發達 ④勞動力價格 ⑤礦產豐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
A.有利于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增強民族團結 | B.擴大了區域發展的差距 |
C.改善了西北軸交通運輸落后的現象 | D.有利于資金、技術、人才的交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福建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點軸理論模型是我國著名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院士提出的經濟發展理論,“點”指各級居民點和中心城市,“軸”指由交通、通訊干線和能源、水源通道連接起來的“基礎設施束”。
讀我國“T”字型點軸開發模式圖完成問題
1.二級開發軸相對于一級開發軸的優勢有:
①工業基礎好 ②基礎設施完備
③科技發達 ④勞動力價格 ⑤礦產豐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2010年2月6日上午,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甘青段正式開建。蘭新鐵路建成后,蘭州至西寧的列車運行時間將縮短至半個小時。下列關于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的建沒對于西北軸的發展的意義說法錯誤的是:
A. 有利于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增強民族團結 B.擴大了區域發展的差距
C.改善了西北軸交通運輸落后的現象 D.有利于資金、技術、人才的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遼寧大連高三第二次模擬地理卷(文綜) 題型:選擇題
點軸理論模型是我國著名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院士提出的經濟發展理論,“點”指各級居民點和中心城市,“軸”指由交通,通訊干線和能源,水源通道連接起來的“基礎設施束”。
讀我國“T”字型點軸開發模式圖(圖4),完成9~11題。
1.二級開發軸相對于一級開發軸的優勢有 ( )
①科技發達 ②基礎設施完備
③工業基礎好 ④勞動力價格
⑤礦產豐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2010年2月6日上午,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甘青段正式開建,蘭新鐵路建成后,蘭州至西寧的列車運行時間將縮短半個小時。下列關于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的建設對于西北軸的發展的意義說法錯誤的是 ( )
A.有利于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增強民族團結
B.有利于資金、技術、人才的交流
C.擴大了區域發展的差距
D.改善了西北軸交通運輸落后的現象
3.下列有關一級產業帶中沿江產業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沿軸已形成甘蔗、油菜、大豆、亞麻等農產品的主要分布區
B.沿軸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資源豐富
C.沿軸地區鹽漬化、荒漠化等生態問題突出
D.沒軸已形成汽車、鋼鐵工業走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7年12月16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報請國務院同意,批準武漢城市圈和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作為首次開展的“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中部試驗區彰顯中央促進中部崛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堅定決心,同時也表明我國探索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發展之路、落實科學發展觀邁出了新的步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武漢位于長江流域腹心,是長江中游水陸交通樞紐,號稱“九省通衢”,明清時期已發展成為長江中游重要的工商業重鎮。自近代開埠通商,各類新式工商企業陸續興辦,武漢工商業日益發達,到19世紀末發展成為長江中游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材料二 武漢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發源地。武昌起義爆發后,成立的湖北軍政府立即宣布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又頒布《中華民國鄂州約法》,規定國家主權屬于人民,人民享有言論、結社、信仰等自由;還通告全國,號召各省人民發動起義,共同推翻清政府腐朽統治。
(1)近代武漢開埠通商的背景是什么?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開埠通商后武漢工商業日益發達的因素。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湖北軍政府政治制度變革的基本主張,指出武昌起義的重大影響。
材料三 中部地區(指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地處中部腹地,承東又啟西,照南又顧北。中部地區的每一個發展步伐的外溢效應都能惠及東部和西部……綜合分析中部地區就會發現,“中部崛起”戰略具有“四兩撥千斤”“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如同在中部腹地安裝一臺強有力的發動機。——《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轉折——為什么要實施“中部崛起”戰略》
(3)結合材料三和圖(中原城市群規劃圖)分析: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實現中原崛起的重要手段。與國內其他城市群相比,你認為中原城市群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材料四 我國某區域圖
(4)圖中甲區域為我國著名商品糧基地,它是 與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的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相比,有哪些區位優勢?
材料五 進入21世紀,隨著市場機制作用的日益增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圈對中部地區的依賴日益加深,所以,必須加快中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為東部地區提供廣闊而穩定的原料產地和市場,如果中部地區發展不起來,將直接拖累東部地區的發展,嚴重阻礙全國經濟的增長。
(5)材料五主要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什么觀點?
材料六 2007年6月11日,在湖北省第九次黨代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在《堅持科學發展,推進改革創新,為構建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而奮斗》的報告中說,武漢依托人才、技術、工業基礎的優勢,在打造城市圈的過程中逐漸顯示出了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的龍頭地位。武漢的光纖、激光和數控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走上了一條“差異化發展的道路”。早在一年前,中央關于中部崛起的10號文件也已將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4個中部城市群正式入圍,這意味著武漢已進入國家宏觀發展戰略視野。
(6)結合材料六,運用所學的政治常識分析黨和政府在中部的崛起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