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國北方多次出現大范圍的浮塵、揚沙天氣,部分地區出現了沙塵暴。據環保部門報道,僅4月16日至17日北方某城市降塵總量就超過30萬噸!霸趺磿羞@么多沙塵?它們主要從哪里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愛動腦筋的小林決定通過查找分析資料來探究這些問題。
(1)從小林查得的上圖“我國沙塵暴源頭和路徑示意圖”中可知,受沙塵暴天氣影響的省區有________等(填寫三個以上)。
圖中還可以判斷出影響我國的沙塵暴有境外和境內兩大源區。境外源區主要是蒙古和________(填國家名稱);境內源區主要是內蒙古和________(填省區名稱)。
(2)經查找和分析資料,小林了解到形成沙塵天氣的主要條件除了沙源之外還有________。從圖中分析得出沙塵移動的方向是向________。
(3)小林利用所獲得的資料繪制了一張“我國西北地區沙塵暴發生頻率季節變化”的統計表,請根據下表數據在上邊相應位置上轉繪成柱狀圖(直方圖)。
從中看出,沙塵天氣的多發季節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4)研究中小林歸納出荒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還有人為因素。當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速發展的人為原因除毀林外,還有________等。
(5)資料反映,我國十分重視治理北方風沙危害。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建設包括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大部分的“________”防護林體系。此外,在荒漠地區還大量種植適宜干旱環境的植物,這些植物具有的特征有________。
A.根系發達 B.葉片表面有角質層
C.莖變態成刺 D.葉片大而薄
(6)在探究過程中,小林還發現一個現象:隨著人們對沙漠的日益關注,沙漠正成為新的旅游熱點。有報道說,“五一”長假期間55名游客被困內蒙古庫布齊沙漠,并有一人遇難。作為一個沙漠探險的游客,你認為應該注意的問題主要有(寫兩點)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43
(2006·上海)2006年,我國北方多次出現大范圍浮塵、揚沙天氣,部分地區出現了沙塵暴。據環保部門報道,僅4月16日至17日北方某城市降塵總量就超過30萬噸!霸趺磿羞@么多沙塵?它們從哪里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愛動腦筋的小林決定通過查找分析資料來探究這些問題。
(1)從小林查得的“我國沙塵暴源頭和路徑示意圖”中可知,受沙塵天氣影響的省區有_________________等(填寫三個以上)。圖中還可判讀出影響我國的沙塵暴有境外和境內兩大源區。境外源區主要是蒙古和________(填國家名);境內源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和_______(填省區名)。
(2)經查找與分析資料,小林了解到形成沙塵天氣的主要條件除了沙源之外還有_________。從圖中分析得出沙塵移動的方向是向_________。
(3)小林利用所得的資料繪制了一張“我國西北地區沙塵暴發生頻率季節變化”的統計表,請根據下表數據在相應位置上轉繪成柱狀圖(直方圖)。
從圖中看出,沙塵天氣的多發季節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研究中小林歸納出荒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還有人為因素。當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速發展的人為因素除毀林外,還有___________等。
(5)資料反映,我國十分重視治理北方風沙危害。
①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建設包括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大部分的“__________”防護林體系。
②此外,在荒漠地區還大量種植適宜干旱環境的植物,這些植物具有的特征有
[ ]
a.根系發達
b.葉片表面有角質層
c.莖變態成刺
d.葉片大而薄
(6)若在沙漠中探險旅游,游客必須做好哪些準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紹興一中分校高三10月學習質量診斷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中國氣象局與交通部2006年10月15日聯合發布全國主要公路氣象預報:l5日20時至l6日20時,……內蒙古中部的部分地區有沙塵天氣。土壤風蝕是沙塵暴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形成沙塵暴的條件主要是干旱、大風、對流旺盛,若對流層大氣出現逆溫現象可以抑制沙塵暴,讀圖完成問題。
1.若E處的高度為1000米,氣溫為—100C,要抑制沙塵暴的發生,F地的氣溫至少應降到
A.一40C以下 B.40C以下 C.一60C以下 D. 60C以下
2.上圖右側是“F地某日氣溫變化曲線圖”,該地最有可能出現沙塵暴的時段是
A.①時段 B.②時段 C.③時段 D.④時段
3.若只考慮風力與沙源因素,我國北方地區的沙塵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慮地面狀況及空氣對流因素,則尤其以春季最多,原因主要有
①春季與冬季比較,春季的地面狀況更干燥、裸露
②春季與冬季比較,春季的地面植被更多
③春季與冬季比較,春季出現逆溫現象的時數增加
④春季與冬季比較,春季出現逆溫現象的時數減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宣布: “怎么會有這么多沙塵?它們從哪里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愛動腦筋的小林決定通過查找分析資料來探究這些問題。? (1)從小林查得的“我國沙塵暴源頭和路徑示意圖”中可知,受沙塵天氣影響的省區有____________等(填寫三個以上)。從圖中還可判讀出影響我國的沙塵暴有境外和境內兩大源區。境外源區主要是蒙古和____________(填國家名);境內源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和____________(填省區名)。?
(2)經查找與分析資料,小林了解到形成沙塵天氣的主要條件除了沙源之外還有____________。從圖中分析得出沙塵移動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__。? (3)小林利用所得的資料繪制了一張我國西北地區沙塵暴發生頻率季節變化的統計表,請根據下表數據在下邊相應位置上轉繪成柱狀圖(直方圖)。
從中看出,沙塵天氣的多發季節是____________,其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中小林歸納出荒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還有人為因素。當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速發展的人為因素除毀林外,還有____________等。? (5)資料反映,我國十分重視治理北方風沙危害。? a.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建設包括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大部分的“____________”防護林體系。? b.此外,在荒漠地區還大量種植適宜干旱環境的植物,這些植物具有的特征有( 。 ①根系發達、谌~片表面有角質層、矍o變態成刺?④葉片大而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在探究過程中,小林又發現了一個現象:隨著人們對沙漠的日益關注,沙漠探險正成為新的旅游熱點。有報道說,五一長假期間55名游客被困在內蒙古庫布齊沙漠,并有一個遇難。作為一個沙漠探險的游客,你認為應該注意的問題主要有哪些?(寫兩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宣布: 2006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主題是“沙漠和荒漠化”。2006年,我國北方多次出現大范圍浮塵、揚沙天氣,部分地區出現了沙塵暴。據環保部門報道,僅4月16日至 17 日北方某城市降塵總量就超過30萬噸。讀材料回答問題
(1)我國沙塵移動的方向主要是 。 下面是一張“我國西北地區沙塵暴發生頻率季節變化”的統計表,從中看出,沙塵天氣的多發季節是 ,其自然原因是 。
時間(月)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發生頻率(%) | - | 1 | 17 | 47 | 21 | 13 | 1 | - | - | - | - | - |
(2)荒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還有人為因素。當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速發展的人為因素有 。
(3) 我國十分重視治理北方風沙危害。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建設括 西部、 北部、 大部分的“ ”防護林體系。此外,在荒漠地區還大量種植適宜干早環境的植物,這些植物具有的特征有 。
①根系發達 ②葉片表面有角質層 ③莖變態成刺 ④葉片大而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