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拉多大峽谷匍伏于凱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寬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間,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寬度762米。由于人們從谷壁可以觀察到從古生代至新生代各個時期的地層,被譽為“活的地質教科書”。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關于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成因,最可能的是( )
A.沉積作用——地殼抬升——流水侵蝕
B.流水沉積——地殼抬升——風力侵蝕
C.地殼抬升——板塊張裂——風力侵蝕
D.泥沙堆積——板塊張裂——冰川侵蝕
2.大峽谷地區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屬于地中海氣候
B.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C.位于谷地產生焚風效應
D.接近副熱帶,東西兩側高山阻擋海洋水汽
1.A
2.D
【解析】
試題分析:
1.先看峽谷巖層的特征,由題干材料中“人們從谷壁可以觀察到從古生代至新生代各個時期的地層”可知峽谷巖層的特征:水平層次清晰,屬于典型的沉積巖,其成因是沉積作用;再看地勢地形,由材料中“科羅拉多大峽谷匍伏于凱巴布高原之上”可知:科羅拉多大峽谷經歷過地殼抬升;最后看地表:圖中顯示峽谷底部有科羅拉多河流經,可確定科羅拉多大峽谷受到流水侵蝕作用。
2.科羅拉多大峽谷位于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凱巴布高原上,由于科羅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名科羅拉多大峽谷;結合圖示經緯網可知,科羅拉多大峽谷接近北緯30°,接近副熱帶;受東、西兩側的地形阻擋,水汽難以進入,降水少。
考點:本題考查區域地質成因和氣候。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貴州省六校聯盟高三第二次聯考文綜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選作題(10分 )【自然災害】
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是世界某局部區域年降水量分布圖。圖中A處的豪雨林(溫帶雨林)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溫帶雨林之一,在1981年的時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材料二: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形狀極不規則,大致呈東西走向,匍伏于凱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寬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間,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寬度762米。大峽谷巖石是一幅地質畫卷,由于從谷壁可以觀察到從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個時期的地層,因而被譽為一部“活的地質教科書”。
(1)寫出大峽谷兩側的主要巖石類型和大峽谷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形式。(6分)
(2)分析說明A處分布有北溫帶雨林(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福建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 19分 )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世界某局部區域年降水量分布圖。
材料二: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形狀極不規則,大致呈東西走向,匍伏于凱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寬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間,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寬度762米。大峽谷巖石是一幅地質畫卷,由于人們從谷壁上可以觀察到從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個時期含有生物化石的地層,因而被譽為一部 “活的地質教科書”。
(1)請判斷圖中A處沿岸的氣候類型,并分析該地降水量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10分)。
(2)比較B、C兩地冬雨量的大小,并利用氣壓帶、風帶的知識說明原因.(4分)
(3)請解釋D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較豐富的主要原因。(2分)
(4)說出大峽谷兩側的主要巖石類型和大峽谷的成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1.關于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成因,最可能的是
A.沉積作用——地殼抬升——流水侵蝕 B.流水沉積——地殼抬升——風力侵蝕
C.地殼抬升——板塊張裂——風力侵蝕 D.泥沙堆積——板塊張裂——冰川侵蝕
2.大峽谷地區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屬于地中海氣候 B.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C.位于谷地產生焚風效應 D.接近副熱帶,東西兩側高山阻擋海洋水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