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回答6—10題
1.若該圖為地球側視圖且大圓為經線圈,P點自轉線速度為零且位于一大陸上,則M點常年盛行風為
A.西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東南風
2.若該圖為北極投影圖,P點在昏線上,M點已經日落,則下列地點的晝長從長到短的正確排序為( )
A.休斯敦、新加坡、悉尼、開普敦 B.悉尼、新加坡、休斯敦、開普敦
C.開普敦、悉尼、休斯敦、新加坡 D.開普敦、悉尼、新加坡、休斯敦
3.若圖為北半球—氣壓中心,P點氣壓為1005百帕,M點氣壓為1000百帕,則M點的風向為
A.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東南風
4.若上題所述氣壓中心位于印度北部地區,則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A.南亞為一年中的旱季
B.我國長城站正值極夜期間
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D.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季節
5.若圖為地球仰視圖且大圓為0°緯線,則M處的洋流方向和性質分別為
A.順時針、暖流 B.順時針、寒流 C.逆時針、暖流 D.逆時針、寒流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福建省南安市高二(上)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根據所學知識,讀南亞地區圖回答6—10題:
1.伊斯蘭堡是下列哪個國家的首都
A、巴基斯坦 B、印度
C、斯里蘭卡 D、孟加拉國
2.關于A、B兩城市的說法,正確的是
A、A城為加爾各答,B城為孟買
B、A城是印度麻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港口
C、B城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D、B城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3.關于印度農作物分布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水稻分布在東北部和半島東西兩側的沿海地
B、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
C、黃麻分布在恒河中上游
D、茶葉分布在東北部
4.中國春節時,印度
A、盛行西南季風 B、盛行西北季風
C、是雨季 D、是旱季
5.關于南亞地形的敘述,錯誤的是
A、北部為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 B、中部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
C、南部為德于高原 D、德干高原東高西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圖5回答9—10題。
9.圖中所永2000年中國人口流動特征是 ( )
①上海和江蘇遷入人口之和與四川遷出人口大致相等
②農村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比重約為22%
③圖中人口遷出的6個省份均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
④圖中人口遷入的6個省份均位于東部經濟地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對遷入區的影響是 ( )
①高城市化水平 ②改善環境質量 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④增加交通壓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面為世界某地區氣候資料及多年凍土等值線圖,讀圖4回答6—7題。
6.從圖中可以看出
A.多年凍土均分布在1月氣溫小于-20℃的地區
B:積雪日數在180天以上的地區1月氣溫均在-20℃以下
C.≥10℃積溫小于1600℃的地區積雪日數均在180天以上
D.≥10℃積溫在1600℃以上的地區1月氣溫均高于-20℃
7.導致積雪日數和≥10℃積溫等值線在圖中①處向南彎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海陸分布 C.緯度 D.大氣環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右圖是某地區的地形圖,讀圖,回答6—10題。
6.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相比,圖示平原地區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條件是
A.交通發達
B.單位面積產量高
C.人均耕地面積廣
D.水熱條件好
7.以下不屬于該商品糧基地特點的是
A.以國營農場的經營方式為主 B.糧食商品率處于較低水平
C.已經形成糧食作物的地區專業化生產 D.是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
8.若要實時獲取該區域農業氣象災害分布范圍的信息,應選用
A.遙感 B.數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統 D.全球定位系統
9. 圖示平原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優質水稻產區,與長江三角洲相比該區農業發展的不利因素是
A.水源 B.土壤 C. 市場 D. 熱量
10.關于圖示平原區農業發展方向和重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面向市場,強化商品糧基地的建設
B.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
C.推進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生態化方向發展
D.積極開發宜農荒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