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批準“武漢城市群”及“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繼浦東、天津濱海、成渝之后的第四個改革試驗區,被稱為我國第四個“新特區”。據此并結合我國部分地區圖(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城市M的名稱是 ,附近陰影區是 (地形區),圖中圈點區域占優勢的工業部門是 .
(2)簡述圖中湖泊在該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簡述該“新特區”在經濟發展中共同區位優勢條件。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北京時間),我國自行研制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星在西昌(102°E,28.2°N)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11月26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
材料二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于大涼山中,海拔1500 m,年均溫18℃,年日照時間320天,這里是我國目前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衛星的航天基地。
材料三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的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14種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記錄原始太陽風數據,研究太陽活動對地月空間環境的影響。
(1)“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發射升空時,國際標準時間為 ,太陽直射點的經緯度約為 , 。從“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升空到發回首張月球三維圖片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移動規律是 ,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趨勢為 。
(2)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3)月巖中含有地殼的全部元素和約60種礦藏,還富含有地球上沒有的能源是 ,它是 理想的燃料。
(4)太陽活動對“嫦娥一號”會產生哪些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地理——自然災害及防治】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7年3月3日(農歷正月十四),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渤海海域將出現1969年以來最強的一次溫帶風暴潮過程。
材料二 2007年3月14日潮水水位增長預報圖
(1)本次風暴潮的影響因素可能是什么?
(2)比較山東省與遼寧省受本次風暴潮影響的差異及原因。
(3)試分析本次風暴潮可能產生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長在答記者問中指出:“2010年中國自然災害嚴重。臺風、洪澇、旱災、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病蟲害等各類自然災害都有不同程度發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災死亡3 186人,緊急轉移安置1 384.5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1 091.3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5 408.9千公頃;倒塌房屋193.3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 528.1億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等地受災嚴重。與近年相比,2010年自然災害是1998年之后最為嚴重的一年。與1999年以來相比,2010年因災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為8年來的最大值,緊急轉移安置人數僅小于2010年,因災倒塌房屋僅次于2003年和2010年。”
(1)分析說明我國自然災害類型多、頻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種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簡述構造地震的產生機制。
(3)自然災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會起到加劇或減輕的作用。分析說明人類活動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長在答記者問中指出:“2010年中國自然災害嚴重。臺風、洪澇、旱災、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病蟲害等各類自然災害都有不同程度發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災死亡3 186人,緊急轉移安置1 384.5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1 091.3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5 408.9千公頃;倒塌房屋193.3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 528.1億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等地受災嚴重。與近年相比,2010年自然災害是1998年之后最為嚴重的一年。與1999年以來相比,2010年因災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為8年來的最大值,緊急轉移安置人數僅小于2010年,因災倒塌房屋僅次于2003年和2010年。”
(1)分析說明我國自然災害類型多、頻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種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簡述構造地震的產生機制。
(3)自然災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會起到加劇或減輕的作用。分析說明人類活動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屆山西省汾陽中學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北京時間),我國自行研制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星在西昌(102°E,28.2°N)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11月26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
材料二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于大涼山中,海拔1500 m,年均溫18℃,年日照時間320天,這里是我國目前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衛星的航天基地。
材料三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的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14種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記錄原始太陽風數據,研究太陽活動對地月空間環境的影響。
(1)“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發射升空時,國際標準時間為 ,太陽直射點的經緯度約為 , 。從“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升空到發回首張月球三維圖片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移動規律是 ,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趨勢為 。(4分)
(2)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有利條件有哪些?(2分)
(3)月巖中含有地殼的全部元素和約60種礦藏,還富含有地球上沒有的能源是 ,它是 理想的燃料。(2分)
(4)太陽活動對“嫦娥一號”會產生哪些影響?(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