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過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質,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為的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為硫酸雨,少為硝酸雨,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解答 解:空間分布特征從空間上的變化及最高值、最低值等角度來綜合分析;酸雨發生頻率年際變化大致趨勢是整體描述,波動下降.影響酸雨時空分布的主要原因從消費結構、環境污染治理措施、環保意識等角度來綜合分析.
故答案為:空間分布特征:江蘇省酸雨頻率大致自東向西遞增,南京周邊地區酸雨頻率最高.江蘇省酸雨發生頻率呈波狀下降趨勢.
原因: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且煤炭的利用技術提高,導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減少;清潔能源(或新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工業廢氣的處理力度加大;民眾的環保意識增強,出行時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比重增加等.
點評 本題以甲、乙兩圖為背景,考查了酸雨的變化,考核了學生知識遷移、讀圖分析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0月24日8:52 | B. | 10月25日7:52 | C. | 10月26日9:52 | D. | 10月27日8:5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