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快,成為我國重要的城市群,與該地區城市化發展密切相關的農業部門是:( )
A.畜牧業 B.谷物種植業 C.園藝業 D.遷移農業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地區示意圖及相關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被譽為“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圖甲區域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圖乙示意河西走廊古絲綢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圖丙為天山自然帶垂直帶譜圖。
(1)圖甲中人口分布特點是 ,本區域人口容量總體特征是 (高或低),影響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
(2)簡析河西走廊成為“古絲綢之路”重要通道的區位條件。
(3)說明地形(從海拔、坡向角度)對天山自然帶分布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我國甲、乙兩區域,回答下面小題。
【1】【1】關于甲、乙兩區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甲區域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乙區域以雨水補給為主
B. 甲區域以內流河為主,乙區域以外流河為主
C. 甲區域以春汛為主,乙區域以夏汛為主
D. 甲區域水系呈向心狀,乙區域水系呈放射狀
【2】【2】甲、乙兩區域分別盛產棉花和天然橡膠,其共同的區位優勢是:
①夏季熱量充足 ②勞動力價格較低 ③農業科技發達 ④農業機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江西三清山是花崗巖山岳峰林地貌的一個天然博物館,被中外專家一致稱為是“西太平洋地區最美的黃岡巖區”。其中“東方女神”“巨蟒出山”兩處標志性造型景觀,為世界“絕景”。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
A. A B. B C. C D. D
【2】
A. 巖漿噴出—地殼抬升—外力作用
B. 地殼抬升—巖漿噴出—外力作用
C. 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外力作用
D. 外力作用—巖漿侵入—地殼抬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該種產業部門的遷移,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影響是
A. 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技術密集型工業的發展 B. 有利于發揮珠江三角洲能源豐富的優勢
C. 有利于發揮珠江三角洲資源豐富的優勢 D. 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發展提供契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下列各題。
【1】圖中( )
A. 甲地是中國日出最早的地方
B. 夏至日漠河有極晝現象
C. 大興安嶺為200mm年等降水量線
D.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現象
【2】20世紀50~70年代,人口大規模遷入東北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
①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②工業基地建設的需要
③地處邊疆,鄰國人口遷入
④城市知識青年有計劃遷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三個地區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以下問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三地緯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丙—甲—乙
B.甲山地的基帶是落葉闊葉林帶
C.丙山地的基帶可能熱帶(季)雨林帶
D.乙山地A為溫帶草原帶
【2】引起甲、乙、丙三地針葉林分布高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熱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我國東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下列年份中該城市人口撫養壓力最小的是
A.1982年 B.1992年 C.2002年 D.2007年
【2】導致該城市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原因有
①生活和醫療水平的提高 ②計劃生育的有效實施 ③外來青壯年的大量涌入 ④農業生產結構的變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