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福建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圖和福建省地形剖面圖
材料二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一戰略構想,中心目標就是發展福建經濟,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內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配置,為將來全面實現兩岸“三通”,建設臺灣海峽兩岸經濟圈奠定基礎。海峽西岸經濟區是指福州、廈門為中心,以閩東南為主體,北起浙江溫州,南至廣東汕頭,向西延伸到南平、三明、龍巖的臺灣海峽西部海域與陸地。
材料三 海峽西岸經濟區區位示意圖。
材料四 正在建設中的泉(州)三(明)高速公路,將進一步優化我省交通運輸網,加強東南沿海地區與閩中、閩北地區的聯系,促進兩地區自然資源開發和人力資源交流,帶動相關經濟的發展,實現山海協作、共同進步。
回答:
(1)我省年降水量空間分布有何特征? 為什么這樣分布?
(2)古以來,臺灣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請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加以說明。
(3)分析臺灣發展“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的原因。
(4)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必須實施“對外開放,對內聯結,山海協作”的戰略,分析福建省實施這一戰略的有利條件。
(5)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泉三高速公路建成后對泉州經濟建設的作用。
(1)分布特點:年降水量線的分布與海岸線大體平行;年降水量大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起伏式遞增;山地多于平原。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東南季風帶來濕潤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兩大山帶中一些海拔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閩東南沿海地區地勢起伏較小,地形對氣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2)①臺灣島屬于大陸島,地質歷史時期曾于大陸相連。②我國先民最早開發臺灣。③臺灣島的居民主要是來自福建沿海一帶,民族、語言、文化、風俗與大陸一脈相承。
(3)①地域狹小,原料、燃料不足 ②島內市場狹小 ③島內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④海洋運輸便利。
(4)①地處東南沿海,海運便利;②北承長江三角洲,南連珠三角,東與臺灣島相望,利于兩岸三地的經貿合作 ③山區自然資源豐富,沿海經濟技術發達,優勢互補,促進產業分區乙和形成產業鏈。
(5)將加強泉州與閩中、閩北地區的溝通、交流與聯系,充分開發利用閩中、閩北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泉州僑鄉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促進泉州旅游業、交通服務業等經濟部門的發展。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 “早上7點就要出門,趕往福州長樂機場,搭乘9點多的航班飛往香港。在機場至少逗留兩個小時,匆匆咽下一碗云吞面后,就要趕著去簽下午2點多飛往臺北的航班,如果運氣不好碰上大霧等天氣,就只能‘干等’到晚上8點多的航班。即使一切都順利,回到臺北新店家里時,差不多也是星光滿天的時辰。”這是福州美樂迪幼兒園校長俞美高曾經的返鄉路。
材料二 2008年12月15日,兩岸將正式開啟“大三通”時代,兩岸空中直航從周末包機改為天天包機,福建省在廈門航點之外又增加了福州航點,福州直航飛往臺北松山機場僅需80多分鐘。閩臺城市群在距離拉近的同時,也邁入了“一日生活圈”的時代。
材料三 “兩岸一日生活圈”起飛往來更省時省錢
(1)“航路裁彎取直,不用再轉機轉到頭暈”這里的“彎”指______。
(2)關于“兩岸一日生活圈”引發的現象,描述正確的是(多項選擇)( )
A.飛行成本降低,票價有下調空間
B.兩岸民眾往來旅游更省時、省錢
C.包機票價趨降,郵件快遞朝發午至
D.催生臺商上班族、“通勤”族
(3)兩岸“三通”,使內地對臺灣水果的購買力增強了,但價格下降了。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4)兩岸“三通”以后,臺灣與祖國大陸經貿關系更緊密。試從經濟角度簡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