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下圖為“一帶一路”示意圖。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中國—中亞—俄羅斯—歐洲段沿線自然景觀的差異體現了( )
A. 由赤道到兩極的分異規律
B. 從沿海向內陸的分異規律
C. 垂直分異規律
D. 地方性分異規律
【2】北半球夏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風浪最小的海域是( )
A. 東海B. 印度洋C. 地中海D. 南海
【3】“一帶一路”上適合將太陽能技術與海水淡化工程相“嫁接”的地區是( )
A. 東南亞B. 中亞C. 南亞D. 西亞
【答案】
【1】B
【2】C
【3】D
【解析】
本題考查自然環境的差異性。
【1】從中國—中亞—俄羅斯—歐洲段沿線自然景觀的變化是由距海遠近造成的,以水分為基礎,體現了從沿海向內陸的分異規律。B正確。
【2】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在北半球夏季時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流下沉,風力微弱,風浪小。C正確。
【3】西亞地區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少,氣候干旱,光照充足;臨海,有大量海水資源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術先進,資金充足,東亞和東南亞屬于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大,光照條件相對較差,中亞位于內陸地區,離海洋遠,取海水不便,不利于海水淡化推廣,所以D正確。
本題主要考查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獲取信息進行概括即可,難度一般。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胡同是我國一種傳統的開放型街區,以居住功能為主。下圖示意北京某胡同空間布局,道路轉折距離一般不超過30米。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與現代城市多數新型居住社區相比,胡同社區
A.土地利用率較低B.基礎設施更完善
C.綠地面積比重大D.公共活動空間小
【2】胡同雖開放但能保持較為安靜的居住氛圍,其主要原因是
A.鄰里隔離B.道路分級C.人口較少D.居住分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陡崖的相對高度可能為
A. 199m B. 399m C. 400m D. 499m
【2】站在①處
A. 能看到②④兩處,不能看到③⑤兩處
B. 能看到③④兩處,不能看到②⑤兩處
C. 能看到②③兩處,不能看到④⑤兩處
D. 能看到④⑤兩處,不能看到②③兩處
【3】若圖示地區有一河流流過,則有可能流過
A. 甲、乙兩處 B. 丙、丁兩處 C. 甲、丙兩處 D. 乙、丁兩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氣候生產潛力是指一個地區光、熱、水等要素的數量及其配合協調程度。圖示意中國東北地區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的空間分布。讀圖完成問題。
【1】影響甲處等值線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 緯度位置B. 大氣環境
C. 地形因素D. 海陸分布
【2】在中國東北地區,與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變化規律基本一致的指標( )
A. ≥10℃積溫B. 日照時數
C. 太陽輻射量D. 年降水量
【3】對東北地區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變化分析的手段屬于( )
A. 計算機網絡B. 地理信息系統C. 全球定位系統D. 遙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區域不同信息的圖層。地鐵建成運營后站點周邊地價將隨之上漲,但上漲后的地價很難超過50。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區域商業中心最有可能位于
A.甲B.乙C.丙D.丁
【2】地鐵建成運營后,地價漲幅最高的地塊是
A.甲B.乙C.丙D.丁
【3】地鐵建成運營后,乙地的利用類型最可能是
A.工業用地B.行政用地C.綠化用地D.住宅用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是距離蘇伊士運河最近的地中海主要海港,海港可通過鐵路網、公路網聯系歐洲大部分地區。2010年,適逢希臘爆發債務危機,比雷埃夫斯港虧損1300萬歐元,客戶幾乎流失殆盡,原有設備缺乏保養,部分幾近癱瘓,工人不能正常上班。中遠海運通過特許經營權接管了比雷埃夫斯港2號、3號集裝箱碼頭的經營權。經過中遠海運近10年深耕后,港區填海造陸面積變大,設備更新,集裝箱吞吐量從2010年的88萬標準箱增加至2018年的491萬標準箱,全球排名從并購之初的第93位猛升至2019年的第32位。今年全年計劃達到580萬標準箱,排名歐洲第四位,地中海地區第一。圖為比雷埃夫斯港位置示意圖。
(1)說明比雷埃夫斯港交通位置的優越性。
(2)除位置優勢外,分析希臘海洋運輸業發達的原因。
(3)簡述中遠海運接管比雷埃夫斯港對希臘的有利影響。
(4)分析中國參與比雷埃夫斯港的管理經營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小實驗:(如圖所示)在兩只燒瓶里分別充滿CO2和空氣,塞緊帶有溫度計和膠頭滴管的橡皮塞。再把兩只燒瓶放在紅外線下照射,觀察溫度升高的情況。結論:兩瓶在相同光線照射下,裝CO2的溫度較鄰瓶高,最大溫差可達4 ℃。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該實驗反映的現象是
A. 溫室效應
B. 酸雨污染
C. 大氣污染
D. 臭氧層破壞
【2】下列關于大氣中二氧化碳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能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增加大氣溫度
B. 能分解氧分子與氮分子為原子,使大氣強烈增溫
C. 能吸收并放射長波輻射,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
D. 能反射和散射太陽輻射,增加大氣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流經甲處的洋流
①自北向南流動 ②自南向北流動 ③為寒流 ④為暖流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L半島北部是苔原景觀,而同緯度的S半島西部沿海卻是森林景觀。造成這種景觀差異的原因是
A. S半島西部沿海太陽輻射強
B. S島西部沿海受暖流的影響大
C. L半島北部受暖流的影響大
D. L半島北部受西風帶的影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