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壓強為、溫度為
的空氣(設空氣分子的質量為m,每個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為
,以
的速度流過一橫截面積為S的粗細相同的光滑導管,導管中有一個對氣流的阻力可以忽略的金屬絲網,它被輸出功率為Ρ的電源加熱,因而氣流變熱。達穩定狀態后空氣在導管末端流出時的速度為
,如圖甲所示。試求流出氣體的溫度
,及空氣受到的金屬經絲網的推力F。
【答案】,
【解析】
由題意,顯然在相同時間內從導管內進入空氣分子總數同從導管流出的空氣分子總數相等。達穩定狀態后,選取圖乙中ΑB與CD之間的氣體為對象,經過時間△t,兩邊界分別運動至與
,由于導管光滑,金屬絲網對氣流的阻力可以忽略,考慮到穩定時,區域ABDC與區域
的公共區域
內氣體的能量不變,我們只需考慮區域
與區域
之間的能量關系,設 這一區域內空氣的分子數為N,管道輸出端的氣體壓強為
,對所選取的氣體應用功能原理可得
,①
式中為△E氣體內能的增量,且
,②
又對區域內的氣體,有
。③
對區域的氣體,有
。④
式中為阿伏伽德羅常數,且
。⑤
聯立上述各式可解得
。⑥
又由動量定理可得
。⑦
由③④⑤⑦可得
,
式中的由⑥式確定。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寧夏平原地質剖面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寧夏平原的主要成因是 ( )
A.地殼斷裂下陷,風力堆積B.地殼斷裂下陷,流水堆積
C.地殼斷裂抬升,風力侵蝕D.地殼斷裂抬升,流水侵蝕
【2】與寧夏平原成因相同的地形區是 ( )
A.華北平原B.渭河平原C.東北平原D.長江中下游平原
【3】在賀蘭山山腳P地形成的地貌是 ( )
A.雅丹地貌B.沖積扇地貌C.喀斯特地貌D.丹霞地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概述湖南省的地形特征。
(2)描述從t1到t2時段洞庭湖的變遷。
南宋時期“沅湘間多山,農家惟種粟,且多在崗埠,每欲播種時,則先伐其林,縱火焚之,地遇雨,浮沙隨水下江,故江底沙淤日積,水勢年增。”
(3)結合地理環境特點,分析南宋時期當地“水勢年增”的原因。
我國南方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稠密,是著名的“水鄉”。
(4)列舉該地區河湖水網對地理環境的有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城市用地及規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若該城市規劃合理,則甲、乙功能區和城市主導風向分別是( )
A. 工業區、住宅區、西南風
B. 住宅區、工業區、東北風
C. 工業區、住宅區、西北風
D. 住宅區、工業區、東南風
【2】下列城市規劃的理由,正確的是( )
A. ①處建鋼鐵廠——交通便利
B. ②處建大型倉庫——水源充足
C. ③處建信息產業園——科技水平高
D. ④處建食品加工廠——城市地價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中國地震臺網測定,2019年2月8日19時55分在菲律賓棉蘭老島附近海域,發生5.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右圖為震區示意圖,圖中黑點為震中。
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菲律賓所處的板塊名稱及邊界類型為
A.歐亞板塊、生長邊界B.歐亞板塊、消亡邊界
C.太平洋板塊、生長邊界D.太平洋板塊、消亡邊界
【2】本次地震震源屬于地球內部圈層的
A.硅鋁層B.上地幔C.下地幔D.軟流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一個質量為M的大圓環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個質量為m的質點以初速度自由穿過環上小孔P,與環內壁發生n次彈性碰撞后,又從P孔自由穿出。試求質點穿出P后,圓環中心O相對桌面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在固定斜面上的O點上方h=1.60m處有一小球從靜止自由下落。已知斜面是光滑的,,小球與斜面碰撞時的恢復系數
,不計空氣阻力。
(1)小球碰后達到的最高點與O點之間的高度差為多大?
(2)設小球碰后落在斜面上P點,則O點與P點的距離s是多少?
(3)小球與斜面碰撞后,其機械能損失的百分數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平行板電容器兩極板間充滿了電常量為的均勻介質,已知兩極板上電荷量的面密度分別為
和
,如圖甲所示,略去邊緣效應試求介質中的電場強度
、極化強度
、電位移
、極化電荷量密度
和極化電荷量的面密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萊州灣是渤海三大灣之一,海岸線長319千米,海灣總面積6400平方千米,生物資源豐富。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萊州灣沿岸城市和工業發展,排污量顯著增加;無序養殖增多,水產養殖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質加大了萊州消的污染負荷,海水污染嚴重,成為渤海河口海浦綜合整治的重點之一。近年來,山東省萊州市把萊州灣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作為不可透越的生態底線,陸海統籌,多措并舉,努力讓萊州灣更藍。萊州市在萊州灣畔近海陸地濕地,栽植了蘆葦、蒲草等.不僅保護了近6萬公項自然濕地,還著力建設約1.35萬公項人工濕地,充分發揮了濕地對生態環境的改善作用。下圖示意萊州灣位置。
說明20世紀80年代之后萊州灣污染嚴重的原因,并闡述保護和建設近海陸地濕地對生態環境的改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