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山西省是我國的煤炭大省,但并未成為經濟強省。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山西省能源資源豐富,但經濟在全國的地位并不領先,主要原因是
A. 煤炭資源開發規模不大,晉煤外運能力不足
B. 煤炭開采、加工、運輸、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嚴重
C.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煤炭的地位下降
D. 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過分依賴自然資源,附加值不高
【2】能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轉變為經濟強省的整治措施不包括
A. 對原有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B. 用輸電徹底取代輸煤,以減輕交通運輸壓力,提高經濟效益
C. 延長煤炭加工產業鏈,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D. 大力發展高科技工業、輕紡工業和旅游業
【答案】
【1】 D
【2】 B
【解析】
【1】山西是我國煤炭資源開發量最大的省區;A錯誤;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能源需求量不斷加大;錯誤;我國依然以煤炭為主要能源;B錯誤;煤炭開采、加工、運輸、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嚴重與其經濟發展的關系不大,C錯誤;資源豐富,但經濟落后,反映了其資源優勢沒有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主要依賴于生產的發展,故主要從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過分依賴自然資源,附加值不高,沒有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分析,D正確。故選D項。
【2】山西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但是原煤開采在當地經濟占比重過大,資源的深加工以及相關產業發展緩慢,為此山西應該在豐富的煤炭基礎上調整產業結構,使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延長煤炭加工產業鏈,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增加科技投入,大力發展高科技工業、輕紡工業和旅游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因此 ACD為正確的措施,B為不正確的措施。故答案選B項。
自然資源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一般而言,資源豐富,工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好,就可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如何發揮資源優勢,并將其轉化為經濟優勢,并非輕而易舉。這既包括當地的產業結構問題,也包括當地的科學技術水平以及勞動力的素質等問題。如果只是對自然資源的簡單生產,即提供初級產品、工業結構只停留在原料的開采上,而不去對原料進行深加工、延長生產鏈,自然資源的附加值就會很低,只能是粗放型的生產模式,這樣的模式類似于“靠山吃山”;長期發展下去,不但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相反還可能帶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尤其山西省的工業以煤炭為主,在工業發展過程中,以及煤炭的開采中,單純追求產量,重開采、輕利用,加上管理不善,因而出現了越采越劣、越采越臟的惡性循環。另外,交通、水源等基礎設施條件的限制,也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時間11月6日8:00,我國東部的一位媽媽望著窗外的紛紛落葉,給正在國外留學的女兒思琪打電話,以下是部分電話內容:“媽媽:生日快樂!思琪:媽,您記錯了,我的生日是6號,明天才是。……媽媽:冷嗎?思琪:不冷,只是陰雨天氣多起來了,不像前幾個月,幾乎每天都陽光明媚……”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媽媽和思琪所在地的氣候分別是
A. 溫帶大陸性氣候 地中海氣候 B.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C.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D. 溫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氣候
【2】思琪留學所在的國家是
A. 意大利 B. 澳大利亞 C. 美國 D. 加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甲、乙兩城市某類企業單位產品構成和市場平均價格表。讀表,完成下列問題。
城市 | 生產成本/元 | 市場平均價格/元 | |||
技術 | 原料 | 勞動力 | 其他 | ||
甲 | 1.2 | 6 | 11 | 3 | 30 |
乙 | 1.2 | 6 | 20 | 6 | 30 |
【1】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該類企業將會在兩地之間發生轉移,其轉移的方向及影響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A. 從甲市向乙市轉移——技術 B. 從甲市向乙市轉移——動力
C. 從乙市向甲市轉移——勞動力 D. 從乙市向甲市轉移——市場
【2】該類企業轉移造成的影響可能是( )
A. 不利于乙地產業結構升級
B. 促進甲地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
C. 導致甲地大量工人失業
D. 提高了乙地該類產品的市場價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時間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27.1°N,103.3°E)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這次地震的震區是高山峽谷地貌,災害損失較重。據此回答下題。
【1】關于此次地震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從魯甸向四周震級減小 B. 昭通市各地的烈度相同
C. 受災程度與建筑結構相關 D. 可能誘發滑坡及火山噴發
【2】太平洋沿岸地帶的主要自然災害是( )
A. 地震、沙塵暴 B. 地震、風暴潮
C. 臺風、洪澇 D. 寒潮、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西湖龍井歷史悠久,為我國名茶之首,也是G20峰會指定用茶。西湖龍井產于西湖附近的群山之中,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該地區茶企業通過整合特色山水,發展了集茶種植、茶葉加工儲存、旅游和文化為一體的現代茶產業。
結合材料,分析其發展現代茶產業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于當地時間2011年8月5日12時25分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踏上遠征木星之旅。北京時間2016年7月5日,“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抵達木星極地軌道。
材料二 木星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中體積和質量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木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
(1)“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使用太陽能作為能源,但木星上太陽輻射能相對較弱。為了保證“朱諾”號上的能源供應,應采取何種措施?
(2)與地球相比,木星有哪些條件有利于生物生存?有哪些條件不利于生物生存?
(3)美國為什么選擇在佛羅里達州建航天發射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時間2017年9月6日20時,太陽爆發了強烈耀斑。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本次耀斑爆發時,倫敦正值( )
A. 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D. 晚上
【2】本次耀斑爆發對地球的影響有( )
①為地球提供光熱資源 ②水循環的動力增強 ③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 ④極地地區出現極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第七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于2010年4月27日在杭州舉行,圍繞“城市森林·低碳城市·兩型社會”的主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討。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提出這一主題除了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外,還給城市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下列屬于城市森林帶來的社會效益的是( )
A. 提供農林牧副產品
B. 為重要的休閑娛樂場所
C. 減少空氣污染、降低溫室效應
D. 凈化飲用水資源、提高生物多樣性
【2】為實現“城市森林·品質生活”的目標,下列城市森林發展措施合理的是( )
A. 要多移植大樹、古樹進城
B. 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樹種
C. 大力引種歐美等國家的優良樹種
D. 為體現美觀,樹種要整齊劃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今年8月,第18號臺風“溫比亞”在浙江和上海一帶登陸,給我國中東部以及華北地區帶來了大量的降水,部分城市出現了嚴重的內澇災害。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臺風“溫比亞”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在登陸之前,上海地區吹東南風 B. 會引發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C. 造成的災情可用GPS監測 D. 氣流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2】目前,對臺風最主要的監測手段是
A. 利用氣象衛星 B. 建立洪水預報系統
C. 利用探測氣球 D. 氣象臺人工監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