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歷史上,人類征服自然的過程中曾留下許多寶貴的經驗教訓,當前世界人類仍然面臨著許多共同的環境問題。結合相關的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請閱讀世界某些地區環境問題分布圖,分析說明圖中a、b、c分布區反映的環境問題是
A. a為森林破壞嚴重區B. b為酸雨嚴重區
C. c為荒漠化嚴重區D. 發達國家這些問題較少出現
【2】上圖中,世界和中國均有大面積b地區的環境問題,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砍伐
②工業排放的廢氣
③建筑工地上的揚塵
④汽車排放尾氣
⑤家庭爐灶
⑥大量開采煤、石油、天然氣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②④⑤⑥D. ②⑤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河流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河流可能位于我國( )
A. 東北地區 B. 華北地區 C. 西北地區 D. 西南地區
【2】該河流的補給水源主要為( )
A. 雨水和冰川融水 B. 雨水和季節性積雪融水 C. 地下水 D. 湖泊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虛線是我國某次南極科考路線。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科考船途徑①②③④處,均順風順水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關于①②③⑤處對應洋流的說法,正確的是
A. ①處洋流向低緯地區流動 B. ②處洋流對沿岸增溫增濕
C. ③處洋流受信風帶影響而成 D. ⑤處有世界著名大漁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一組世界區域地圖,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甲、乙兩地發展種植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分別是
A. 土壤、水源B. 光熱、降水
C. 風向、地勢D. 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發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A. 水土流失B. 沙塵暴C. 土地鹽堿化D. 洪澇災害
【3】甲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①歐亞大陸橋西端
②扼北海航線要沖
③位于萊茵河入海口
④經濟腹地覆蓋整個歐洲
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每到冬季,北方的很多行道樹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樹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劑(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將樹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3米的高度。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綠化部門給城區行道樹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營養,提高抵抗力 B. 殺菌、殺蟲,提高抗病能力
C. 防治牲畜啃食 D. 防止冬春火災
【2】樹木涂白后
A. 減少地面長波輻射,防止地面熱量流失
B. 使樹木萌芽、開花提前,躲過早春低溫凍害
C. 使樹干晝夜溫差變小,減輕樹皮開裂
D. 增加對陽光的吸收率,減少凍害發生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監測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輕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指數分別為:
A. 150—205、250—300 B. 100—200、200—300
C. 150—200、200—250 D. 100—150、200—300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杭州的空氣質量狀況優于沿海開放港口城市
B. 蘭州的空氣質量狀況最差是因為遠離海洋
C. 位于京廣線上的城市中,廣州的空氣質量狀況最好
D. 重慶的空氣質量狀況劣于太原而優于武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環境保護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城市環境問題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降雨時能夠像海綿一樣吸收和蓄存雨水,干旱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貴州省貴安新區是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之一。下圖示意貴安新區“海綿城市”模擬圖。
簡要說明海綿城市在水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所示沙漠位于準噶爾盆地腹地,盆地年平均降水量可達150mm左右,冬季有穩定積雪覆蓋,是中國唯一冬季存在穩定積雪覆蓋的沙漠,植被覆蓋率較我國其他沙漠高,但年內差異較大。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推測該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節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該沙漠地區植被覆蓋率高,植物生長所需水源直接來自于
A. 地表徑流 B. 大氣降水 C. 地下水 D. 高山冰雪融水
【3】與東北平原地區相比,穩定的積雪覆蓋對該地區意義更大的是
A. 補給春季河川徑流 B. 為生物避免嚴寒
C. 抑制風沙活動和減少揚塵 D. 不利于害蟲越冬進而減少農業蟲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圖為粵港澳區域簡圖。
材料二:近年來,珠江三角洲的化工、玩具和電子裝配等工業向粵東、粵北和粵西一帶逐步轉移。其中粵東山區M縣產業結構中2009年和2019年第一產業比重分別占29.8%和22.4%。
材料三:粵港澳大灣區以珠江口為核心,由廣州、佛山、深圳等9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十三五”期間,廣東重點打造輻射國內外的綜合交通體系,通過地鐵、軌道交通、城際列車、高速公路、高鐵、航空、水運等多種方式,實現廣州與珠三角各市1小時通達,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各市陸路2小時通達、與周邊省會城市陸路3小時通達,與全球主要城市12小時通達。
(1)說明珠三角傳統工業向粵東、粵北、粵西等區域轉移的主要原因。
(2)推測工業轉入對M縣的環境質量的影響。
(3)評價珠港澳大橋等交通線路的建設對珠三角區域發展的積極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