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極圈內晝夜分布判斷北半球的節氣;根據E點位置和西半球的范圍判斷太陽直射的經緯度.
(2)3月21日,太陽直射赤道;6月22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9月23日,太陽直射赤道;12月22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3)正午太陽高度=H=90°-兩者之間緯度差;根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判斷開普敦晝夜分布.
(4)從地球公轉速度判斷太陽直射點移動過程中所花的時間.
解答 解:(1)B點位于南回歸線上,當太陽直射點移至該點時,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C點位于赤道上,太陽直射該點時是在冬至日之前,說明此日為秋分日,日期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
(2)圖中E、D、C、B、A依次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依次從E向A移動.元旦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間,因此此日太陽直射點在B和A之間且向北移動.
(3)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緯度差”可以計算出當北京(39°54′N,116°E)正午太陽高度為73°32′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即圖中D點,此時為北半球的夏季(夏至日),開普敦位于南半球,此時晝短夜長.
(4)從E到C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經過遠日點,公轉速度較慢,而從C到A為北半球的冬半年,地球經過近日點,公轉速度較快,因此從E到C的時間長于從C到A的時間.
故答案為:(1)冬至;12月22日;秋分;9月23日
(2)B;A;北
(3)D;晝短夜長
(4)長于;從B到E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經過遠日點,公轉速度較慢,所以運行時間相對較長;從E到B為北半球的冬半年,地球經過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快,所以運行時間相對較短.
點評 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了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解題的關鍵是從圖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