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位于湖北和河南省之間的丹江口水庫,2014年秋后,將向該工程沿線地區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個省市的城市,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我國北方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
A. 夏季高溫,蒸發量大 B. 人口稠密,工農業生產發達,生產生活用水量大
C. 城市化水平高 D. 水資源總量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產生的影響有
A. 減少了三峽的發電量 B. 提高了三峽的防洪標準
C. 改善了北方的投資環境 D. 緩解了北方爭水的矛盾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我國有些農村出現了“有院無人住,有地無人種”的空心化現象。完成下列各題。
【1】這種空心化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環境好 B. 農村人均居住面積小
C. 城鄉收入差距大 D. 農村人口自然增長率低
【2】“有院無人住,有地無人種”帶來
A. 土地資源浪費 B. 農業發展水平提高
C. 城鄉協調發展 D. 農村老齡化程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孟子提出:“數罟(細密的漁網)不入洿池(大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據此回答下題。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孟子所在時代的人地關系表現為人類完全被動地適應自然
B. “數罟不入洿池”體現了持續性原則
C. “魚鱉不可勝食”體現了公平性原則
D. 森林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一定會“不可勝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依托鏡泊湖畔火山熔巖臺地的獨有資源和適宜的氣候條件,寧安市渤海鎮成為“千年貢米”——響水大米的傳統種植區。響水大米生長的土地為億萬年前形成的大面積玄武巖“石板地”。石板上土壤是經過億萬年的巖石風化和腐殖質沉積而形成的土壤,“石板地”的地溫、水溫比一般稻田高出了2~3°C,在晝夜溫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長的自然環境。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生長響水大米(水稻)的“石板地”白天易于吸收熱量,其主要原因是( )
A. 成土母質多氣孔構造 B. 生長期內白晝長,光照強
C. 當地四面環山,熱量不易外散 D. 石板地蓄水能力強,比熱容大
【2】由響水大米生長的環境推測,該地地質時期( )
A. 曾經有過劇烈的地震 B. 曾經有過大規模的火山爆發
C. 曾經有過劇烈的海陸變遷 D. 風化作用強烈,成土速度快
【3】響水大米品質優良的主要原因是( )
A. 當地夏季氣溫較高,降水較多,雨熱同期 B. “石板地”土層深厚,腐殖質含量高
C. 當地晝夜溫差大,“石板地”地溫、水溫較高 D. 當地降水豐沛、水源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藍莓栽培始于美國。藍莓適應性強,喜酸性土壤,喜濕潤,抗旱性差。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現已發展成為華中地區種植面積最大的藍莓種苗培育和生產基地。
材料二 ?悼h(約32°N,111°E)地處鄂西北,東依南漳,南接宜昌,西連神農架,北靠武當山,是襄陽市唯一的全山區縣,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降水集中。
材料三 下表為我國南北方藍莓種植時間及生產投資比較表。
4月中旬~5月中旬 | 5月中旬~6月中旬 | 基礎建設費用(萬元) | 管理費用(萬元/年) | |
北方日光溫室 | 是 | 是 | 10~15 | 1 |
北方冷棚 | 否 | 是 | 3~4 | 0.5 |
南方露地 | 是 | 是 | 0 | 0 |
(1)分析保康縣成為華中地區種植面積最大的藍莓種苗培育和生產基地的自然原因。
(2)與北方相比,簡述我國南方藍莓產區種植藍莓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3)目前?悼h已建成藍莓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5 000畝,計劃聯營種植面積3萬畝。你是否贊同在?悼h大規模生產藍莓?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不同區域,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農業生產、聚落景觀和人類活動等方面也呈現出差異。據此,回答下題。
【1】我國農業生產的耕作制度,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變為一年一熟,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地形 B. 降水 C. 熱量 D. 土壤
【2】我國北方民居特別重視坐北朝南的方位,其主要原因是( )
A. 受帝王思想的影響 B. 可以節省建筑成本
C. 可以獲得更多的太陽光照 D. 能夠減少雨水對房屋的壓力
【3】與長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糧基地相比,東北平原最顯著的優勢條件是( )
A. 熱量充足,糧食單產高 B. 水資源豐富
C. 市場廣闊 D. 土壤肥沃,土地資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三元橋建成于1984年,是北京市重要的交通節點。在2015年11月13日晚進行“換梁療傷(橋梁整體置換)”,整體置換工作僅僅持續了43小時。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三元橋的建設( )
A. 成為住宅區和工業區的界線
B. 導致中心商務區出現衰落
C. 促進城市交通網絡的完善
D. 根本解決了城區的交通擁堵
【2】三元橋的改造( )
A. 改變了區域之間的地域聯系方式
B. 以加寬橋面、增加引橋為主要工程
C. 利用GIS、RS進行精確的空間定位
D. 技術高、工程短、對交通影響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省及其四個區域2015年產業結構統計表”,完成下列問題。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 |
全省 | 4.9 | 49.3 | 45.8 |
甲 | 2.0 | 45.3 | 52.7 |
乙 | 8.7 | 55.9 | 35.4 |
丙 | 18.8 | 42.2 | 39.0 |
丁 | 16.3 | 41.7 | 42.0 |
【1】從產業結構角度推測該省最可能的產業轉移方向是( )
A. 甲→丙 B. 乙→甲 C. 丙→丁 D. 丁→乙
【2】該省處于( )
A. 以農業為主的發展階段 B. 工業化階段
C. 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 D. 后工業化階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糧食安全是當今世界關注的重要課題,2003—2012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的“九連增”,有力保障了我國的糧食安全。糧食種植結構調整(高產糧食作物取代低產糧食作物)是糧食增產的重要途徑。結合我國“九連增”期間各糧食作物產量變化表,完成下列各題。
種類 | 2012年 | 2003年 | ||
產量(萬噸) | 比重(%) | 產量(萬噸) | 比重(%) | |
糧食 | 58 957 | 100 | 43 070 | 100 |
稻谷 | 20 429 | 34.7 | 16 066 | 37.3 |
小麥 | 12 058 | 20.5 | 8649 | 20.1 |
玉米 | 20 812 | 35.3 | 11 583 | 26.9 |
大豆 | 1315 | 2.2 | 1539 | 3.6 |
其他 | 4343 | 7.4 | 5233 | 12.1 |
【1】關于“九連增”期間我國糧食產量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稻谷增產率超過糧食增產率 B. 小麥增產率超過糧食增產率
C. 稻谷增產對糧食增產貢獻最大 D. 小麥增產對糧食增產貢獻最大
【2】
A. 東南地區 B. 西南地區
C. 東北地區 D. 西北地區
【3】關于糧食種植結構調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相對節省土地 B. 可以緩解各糧食作物供需結構不平衡的矛盾
C. 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 D. 從長遠來看種植結構調整空間會越來越有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