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自然現象中,與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減作用無關的是
[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溫暖些
B.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的氣溫不會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
D.低云籠罩的白天,天空仍較明亮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圖1-3-12上XOY為地軸,MN為赤道,EF、E′F′為回歸線,ST、S′T′為極圈。據圖完成下列問題。
(1)目前黃赤交角在圖上是( )
A.∠XOF B.∠TOF C.∠FON D.∠TON
(2)按地球上“五帶”的劃分,圖上ST與EF之間為_____________________帶。
(3)當太陽直射點由MN向北移動到EF,再由EF向南移動到MN的過程中,S′T′及其以南的范圍內,極夜現象出現的地區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定此時為北半球的夏至,據此和圖1-3-12所提供的相關信息,完成下列問題。
①請在圖中合理的表示出此季節全球的晝夜狀況,并用陰影表示出夜半球。
②根據你所學的內容,按照自轉線速度由大到小的順序合理排列T、S、F、N四點________________。
③根據你所學的內容,按照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的順序合理排列S、F、N、F′四點_____________。
(5)為了研究黃赤交角對地球自然環境的影響,現假設黃赤交角變為0°,這時在地球上將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有( )
A.太陽終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總是晝夜平分
C.各地氣溫都無日變化
D.各地都無四季變化
E.無大氣環流現象
F.自然地理環境無區域差異
(6)假設黃赤交角由現在的23°26′變為35°,這時,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將自______(緯度)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帶”的劃分中,范圍將擴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莊子在《知北游》里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的大美、四時的序列、萬物的榮枯,都是自然的偉力所致,非人為所能改變。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國人卻通過觀天發明了二十四節氣,從驚蟄到芒種,從霜降到大雪,24個如詩如畫的名字串起了我們與眾不同的四季。——摘自《中華遺產》2010年第12期
從天文角度來說,夏季是
A.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
B.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輻射最強的季節
C.一年內黑夜最短、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
D.一年內氣溫最高、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
下列產業活動中,與二十四節氣關系最為密切的是
A.漁業 B.種植業 C.紡織業 D.手工業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是依據
A.日月地三者的相對位置 B.氣溫
C.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 D.物候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安徽安慶一中、安師大附中、馬鞍山二中高三上12月聯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我國古代人民根據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如圖甲),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圖乙是北半球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乙中四點的日期所處的節氣正確的是
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種
2.當切點從①到②時,北極地區由極晝到極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江淮大地日影在地面轉動角度變大 B.皖江沿岸平原晚稻從插秧到收割
C.非洲大草原食草性動物向北遷徙 D.北印度洋季風環流呈逆時針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上海徐匯區高三上學期期末學習能力診斷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莊子在《知北游》里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的大美、四時的序列、萬物的榮枯,都是自然的偉力所致,非人為所能改變。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國人卻通過觀天發明了二十四節氣,從驚蟄到芒種,從霜降到大雪,24個如詩如畫的名字串起了我們與眾不同的四季。——摘自《中華遺產》2010年第12期
1.從天文角度來說,夏季是
A.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
B.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輻射最強的季節
C.一年內黑夜最短、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
D.一年內氣溫最高、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
2.下列產業活動中,與二十四節氣關系最為密切的是
A.漁業 B.種植業 C.紡織業 D.手工業
3.二十四節氣的劃分是依據
A.日月地三者的相對位置 B.氣溫
C.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 D.物候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