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全球氣候的長期演變圖,回答下列各題。
【1】全球氣候變化的基本特點是( )
A. 全球氣溫逐漸升高 B. 降水量總的趨勢在增加
C. 冷暖、干濕交替出現 D. 氣候變化周期長短一致
【2】從①到②是( )
A. 氣候由暖濕變為干冷 B. 冰川面積減少 C. 雪線高度不變 D. 海平面上升
【答案】
【1】C
【2】A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全球氣溫冷暖交替,降水有增加也有減少,氣候變化周期也不一致;根據坐標含義及變化可以得出,從①到②氣候由暖濕變為干冷,據此(1)C、(2)A。
全球變暖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其中,人為原因包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毀林導致溫室氣體增多,溫室效應增強等。全球變暖會引發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發生變化,部分地區出現水源短缺;出現“糧荒”;自然災害加劇,損失加重;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物種多樣性受損,生態系統破壞;極端天氣頻繁等。為減緩全球變暖進程,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植樹造林,增加對溫室氣體的吸收;加強技術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種,工業節能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通過經濟、行政手段加強環保工作的實施;加強工程建設和防御機制建設以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地區的干濕狀況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區年等降水量分布變化的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處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B處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C處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
(3)該地區植被的分布變化,體現了陸地自然帶分布規律中的________的地域分異規律,主導性差異因素是由________決定的________條件。
(4)合理開發利用B處土地資源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正在建設的四大工程,在促進西部大開發,資源大調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讀左圖“四大工程示意圖”和右圖某輸氣管道二線走向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填寫四大工程名稱: 屬于水資源跨流域調配的是_______工程,屬于能源調配的是_______工程和_______工程,屬于交通設施建設的是青藏鐵路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線氣候變化最顯著的是_______工程,所經過的地區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區的是工程_______。
(3)我國積極參與中亞地區油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最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擴大出國勞工規模,緩解就業壓力 B.拓展國外市場,賺取外匯
C.保證我國的油氣進口,維護我國的能源安全D.發揮國際主義精神,援助友好鄰邦
(4)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將使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由現在的3.5%提高到5%以上。與用煤相比,每年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億噸、二氧化硫144萬噸、粉塵66萬噸、氮氧化物36萬噸。這反映出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建設具有哪些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20世紀90年代,某國政府在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發布的一項報告中指出:使全球氣候逐步變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類在能源利用與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圖甲是在南極薩布爾基地冰穴測定的大氣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的歷史數據。圖乙是19世紀以來全球氣溫變化圖。
(1)從圖甲和圖乙可以看出,大氣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與全球氣溫兩者基本呈________(正或負)相關關系。
(2)從圖乙看出溫度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這種現象稱為二氧化碳的________效應。
(3)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雙選)( )
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過度砍伐森林
C.人口劇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
(4)為避免溫室效應給全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人類應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寫3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國首次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預測:未來百年我國將繼續變暖。為此,我國計劃到本世紀中葉爭取實現碳排放量的零增長乃至負增長。
材料二 我國北方15個省(市、區)2005年1月氣溫距平及采暖耗能變率圖
(1)從圖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區1月平均氣溫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氣溫明顯偏高且采暖耗能減少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________。
(2)近年來,我國北方許多城市逐步把由單位和住戶的分散取暖改為市政集中統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3)為抑制我國氣候變暖的趨勢,實現本世紀中葉碳排放的目標,請你從能源開發和利用的角度獻計獻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1)讀天津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圖,數據反映的現象是______。
(2)津冀渤海灣每年6千萬m3海水被導入蒸發池進行海鹽生產。這里海灘寬廣,風多雨少,日照充足,蒸發旺盛,4、5、6三個月是產鹽的最好季節,鹽民充分利用______等氣象要素曬鹽。
(3)說明曹妃甸鋼鐵廠建設對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有何促進作用。請回答兩項。
(4)據圖可知,由于______等原因,渤海灣濕地逐年萎縮,造成遷徙鳥類途中棲息地減少。為改善遷徙鳥類的生存環境,保護渤海灣濕地的措施有哪些?
天津將在生態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資源匱乏等不宜連續耕作的農田,實行休耕一季種植綠肥翻耕還田;在無地表水灌溉和深層地下水嚴重超采區,對耗水較大的農作物進行休耕;在土壤狀況較差的麥區,推廣小麥與夏播豆類“一年兩熟”制輪作模式。
(5)結合材料說明,天津出臺此方案對保護天津農業生態環境有哪些促進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影響,將會使泥沙的侵蝕動態、輸送過程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沉積帶中泥沙的沉積速率。下圖為黃河中游地區氣候濕潤指標(計算公式:某一時期大水次數×2/(同一時期大水次數+大旱次數))和下游河道沉積速率隨時間的變化統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19世紀以前,最能反映黃河中游地區植被嚴重退化的時間段是
A. 公元100~300年 B. 公元600~1100年
C. 公元1100~1300年 D. 公元1300~1800年
【2】關于該圖氣候變化、人類活動與沉積速率的關系,描述正確的是
A. 氣候變化越劇烈,沉積速率的變化也越劇烈
B. 下游河道沉積速率的波動增加主要是人類活動的后果
C. 中游地區氣候濕潤指標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動上升是植樹造林導致的
D. 氣候變化、人類活動與沉積速率基本呈現負相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上海港經歷了“黃浦江→長江→洋山港”的變遷,在區位變化的過程中,其功能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目前上海港已經成為世界吞吐量第二的超級大港。下圖為上海港區及部分工業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不同港口有不同功能,推測寶山區和金山區碼頭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貨物中轉 B. 服務臨港工業 C. 發展自由貿易 D. 促進休閑旅游
【2】洋山港區的出現,表明
A. 船舶大型化需要深水碼頭
B. 海島風景成為港區新選擇
C. 深水海港海平面風平浪靜
D. 上海工業向浦東新區遷移
【3】臨近上海的寧波舟山港是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大港,但并未對上海港貨物運輸造成很大沖擊,主要原因是兩大港口( )
A. 服務等級差別很大 B. 服務范圍沒有重疊 C. 服務種類優勢互補 D. 集散貨物種類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的局部太陽系結構示愆圖,回答下列各題。
(1)小行星帶位于____________ 星和____________星軌道之間。(填行星的名稱)
(2)按結構特征分類,e、f屬于____________行星。
(3)由圖可知,八大行星繞日公轉具有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性。
(4)圖中所示天體系統的中心天體是____________。
(5)類地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是____________。(填行星的名稱)
(6)該圖能反映出地球有著安全的宇宙環境,除此之外,地球自身還有哪些有利條件使其成為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