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四川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主要符合
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發展性原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河北省期末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標志著可持續發展從理論探討走向實際行動的是 ( )
A.1972年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人類環境宣言》
B.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21世紀議程》
C.1983年聯合國成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D.1994年《中國21世紀議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河北省唐山市2010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題型:綜合題
|
二十世紀60—80年代,隨著人口急劇
增長,土地與資源需求膨脹,某國(圖示國
家)政府開始實施大規模的公路建造、農場、
牧牛場、伐木、礦產開采計劃,加快西部與
北部地區廣大疆土的開發,實行人口均衡發
展政策,并把首都從沿海遷往內陸高原上,
1970年,該國政府又正式公布了北部大河
流大規模開發計劃。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
發展大會在該國(M城市)召開。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定
義,將“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
動和機制”稱之為“碳匯”。
(1)1960—1980年圖示國家遷移到該國北部地區的人口數量約為 (填寫一序號即可,2分)
①45萬人 ②75萬人 ③110萬人
(2)該國人密度最大地區分布在 ,M城市是 ,N城市是 。
(3)該國北部地區的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碳匯功能,請分析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