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1)指出圖中①河流的主要補給類型。
(2)分析圖中A處濕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濕地對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
(3)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圖示地區植被破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答案】(1)雨水、積雪融水、沼澤水等。
(2)形成原因:氣溫低,地表水蒸發弱;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凍土阻隔,水分難以下滲。
作用:調節氣候(或調節河湖水量),保護生物多樣性(或保護生態系統)。
(3)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涵養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水量季節變化增大;生物多樣性減少;巖石裸露,風化加快等。
【解析】
本題考查河流的補給類型、濕地的成因及意義、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根據圖示圖中①河流位于東北地區,春季有大量的積雪融水補給,夏季有大氣降水補給,下游地區有沼澤水補給。
(2)三江平原沼澤形成的原因與地勢、氣溫和地下凍土層有關。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土質黏重,且具有永久性凍土層,地表水不易下滲。濕地具有多種生態功能:濕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夠提供水源;濕地能夠降解污染;濕地是很多珍惜動物的歇息地,能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3)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個整體,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整體。圖示地區植被破壞,雨季雨水侵蝕地表,使水土流失加劇;水土流失,土層變薄,土壤肥力下降;植被減少,涵養水源能力下降;植被減少,下滲減少,河流水量季節變化增大;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植被減少,巖石裸露,風化加快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下面各題。
秦巴山地生長著近千種的藥用植物,被譽為“天然中草藥寶庫”。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草藥的消費量迅速增長。巨大的消費需求加速了人們對藥用植物的采挖,使該地區的野生中草藥資源日趨枯竭。
(1)說出右上圖中聚落的分布特點,并說明其形成原因。
(2)圖中渭河北部地形區最突出的環境問題是什么?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簡要分析該地區野生中草藥種類豐富的原因,并針對野生中草藥資源日趨枯竭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亞洲局部區域冬季近地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
材料二 下圖為云貴高原西部的元謀盆地中的土林。土林分布區巖性有差異,地表沉積巖黏土礦物長期風化,產生裂隙,其頂部有難以侵蝕的膠結砂礫層,是一種獨特的流水侵蝕地貌。
(1)此時,甲、乙、丙、丁四地中,受鋒面系統控制的為______;該鋒面類型為_____,出現________天氣現象。圖中所示高壓中心,氣流垂直運動特征是______,天氣狀況為________。
(2)圖示戊、己兩地近地面的風向分別為______、_____,兩地中風力更大的是____地,因為該地等壓線______,_________更大。
(3)圖示高壓中心的名稱為_________,此時北半球的_______(填氣壓帶名稱)被該高壓中心切斷,使得此氣壓帶只保留在洋面上,在太平洋出現的氣壓中心叫_______。云南元謀盆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此時,圖示季節的氣候特征為________。
(4)簡述元謀土林的形成過程。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下圖),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每公里造價約為1.2億元,目前我國已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繼規劃建設,但數量和規模相對較小。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導致東京修建管廊的費用比北京高很多的主要因素是
A. 氣候條件B. 地形地勢
C. 地質災害D. 人口和城市建筑
【2】設計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主要目的是
A. 減輕自然災害對管線的破壞B. 減少管線管理和維修成本
C. 解決城市內部的交通擁堵問題D. 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
【3】我國特大城市城區推廣地下綜合管道較難的主要原因最不可能是
A. 建設技術不成熟B. 管理協調難度大
C. 路面開挖影響大D. 建設成本過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區域行業分工指數可大致衡量區域分工的程度。指數值越高,兩地區的行業差異性越大,反之則兩地區產業相同性越大。讀表完成下題。
【1】與北京產業結構最為相似的省級行政區是
A. 天津 B. 河北 C. 山東 D. 遼寧
【2】1997—2001年,分工指數的變化說明環渤海地區
A. 專業化分工進一步加強 B. 產業結構趨于一致
C. 經濟發展速度都在加快 D. 內部競爭更加激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一選修3: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近年來,體驗式觀光農業在我國如麗后春筍般涌現。在一片繁榮的背后,人們逐漸發現各處的觀光農業形式雷同,內容單調,且多經營粗放,缺乏鄉土性,缺乏吸引力。
結合材料,從旅游資源質量方面對觀光農業存在的問題加以評析,并提出解決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讀喀斯特地貌示意圖,其中“天坑”是一種分布在喀斯特地區的特殊地質景觀,因地下溶洞的頂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
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關于該區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過程,推斷最可能正確的是( )
A. 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巖、內力作用導致地殼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種喀斯特地貌
B. 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巖、外力作用形成各種喀斯特地貌、內力作用導致地殼抬升
C. 內力作用導致地殼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巖、外力作用形成各種喀斯特地貌
D. 內力作用導致地殼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種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巖
【2】溶洞的形成與地殼的抬升、沉降作用有關,當處在地質穩定期時,通常形成水平溶洞。下列有關圖示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該處降水偏少,故溶洞內無水
B. 石灰巖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淺
C. 該地至少經歷了三次地質穩定期
D. 河谷的形成與河流侵蝕有關,與地殼抬升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謙比希銅礦位于贊比亞中南部的高原丘陵地區,原來是一個露天銅礦,儲量大,品位高。于1964年投產開采,早期采用露天開采方式,1969年開始轉入地下開采。由于種種原因,在銅礦資源仍極豐富的條件下,于1987年閉礦停產,停產后,礦區小鎮經濟陷入蕭條。2003年我 國銅企投資謙比希銅礦開發項目,該銅礦正式復產,現已讓這座礦山小鎮重新煥發生機。2018年8月該項目主要生產設備實現了機械化、智能化,利用先進 的信息技術實現了生產過程實時監控和生產調度的 快速響應,該項目是非洲第一座數字化礦山項目。下圖示意謙比希銅礦的位置。
(1)推測導致謙比希銅礦在1987年閉礦停產的主要原因。
(2)說明中國在與贊比亞合作開采謙比希銅礦中具有的優勢。
(3)分析實施數字化開采在提高產品競爭力中的作用。
(4)簡述我國與贊比亞合作開采謙比希銅礦項目給贊比亞帶來的有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紫金山天文臺的精密推算,北京時間12月22日13時30分,我國迎來2016年的“冬至”。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2016年我國進入“冬至”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晝長等于乙地晝長B.丙地的地球自轉線速度最慢
C.丁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D.乙地所在緯度最低
【2】此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過了這一天,甲地夜越來越長B.過了這一天,丙地晝越來越長
C.過了這一天,丁地晝越來越短D.過了這一天,乙地晝越來越短
【3】我國迎來2016年“冬至”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
A.23°26′N 142.5°EB.23°26′N 97.5°E
C.23°26′S 142.5°ED.23°26′S 97.5°E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