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圖示意某區域多年平均降雪量與雪期(從當年初雪日到次年終雪日的天數)的空間分布。該區域內丘陵區每年因融雪徑流造成的土壤侵蝕較為嚴重。12分
(1)根據等雪期線的分布,分析沿MN一線的地形分布特點。4分
(2)比較甲、乙兩地雪期與降雪量的差異,并解釋原因。4分
(3)分析位于丘陵區的丙地融雪侵蝕較乙地嚴重的原因。4分
(1) 等雪線在中部地區向北(東北)凸出.表明沿MN一線中部雪期短于東西兩側地區.即東西部氣溫持續低于0°攝氏的時間較長;中部氣溫持續低于0°攝氏的時間較短.因此,中部地勢較低(為平原),東西地勢較高(為山地)(東西高,中間低).4分
(2) 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緯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為充足。4分
(3) 丙地屬于丘陵地形,地勢低于乙地,融雪徑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類的影響(如林地被毀,過度墾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蝕。4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東北地區降雪與氣溫、地形的關系,意在考查學生對區域自然環境整體性的認知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第(1)題,由圖中等雪期線分布可以看出,越向北雪期越長,這與緯度高低(氣溫狀況)密切相關,一般而言,氣溫越低,雪期越長;MN沿線緯度相近,但雪期差異較大,說明這種差異不是由緯度位置所致,應當是由沿線地區地形所致,聯系東北地區馬蹄狀的地形結構,可以得知沿線的地形分布特點。
第(2)題,甲地的雪期較乙地短,降雪量較乙地大,原因應從緯度高低和海陸位置等方面來解釋。
第(3)題,綜合考查水土流速(冰雪侵蝕,地形,人為破壞植被,融雪徑流量)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北京市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共7分)
圖示意某區域多年平均降雪量與雪期(從當年初雪日到次年終雪日的天數)的空間分布。該區域內丘陵區每年因融雪徑流造成的土壤侵蝕較為嚴重。
(1)根據等雪期線的分布,分析沿MN一線的地形分布特點。(3分)
(2)比較甲、乙兩地雪期與降雪量的差異,并解釋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高考地理試題分類匯編——自然地理(2) 題型:綜合題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圖示意某區域多年平均降雪量與雪期(從當年初雪日到次年終雪日的天數)的空間分布。該區域內丘陵區每年因融雪徑流造成的土壤侵蝕較為嚴重。
(1)根據等雪期線的分布,分析沿MN一線的地形分布特點。(12分)
(2)比較甲、乙兩地雪期與降雪量的差異,并解釋原因。(6分)
(3)分析位于丘陵區的丙地融雪侵蝕較乙地嚴重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北京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共7分)
圖示意某區域多年平均降雪量與雪期(從當年初雪日到次年終雪日的天數)的空間分布。該區域內丘陵區每年因融雪徑流造成的土壤侵蝕較為嚴重。
(1)根據等雪期線的分布,分析沿MN一線的地形分布特點。(3分)
(2)比較甲、乙兩地雪期與降雪量的差異,并解釋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該圖示意某區域多年平均降雪量與雪期(從當年初雪日到次年終雪日的天數)的空間分布。該區域內丘陵區每年因融雪徑流造成的土壤侵蝕較為嚴重。12分
(1)根據等雪期線的分布,分析沿MN一線的地形分布特點。4分
(2)比較甲、乙兩地雪期與降雪量的差異,并解釋原因。4分
(3)分析位于丘陵區的丙地融雪侵蝕較乙地嚴重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