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一個空間結構穩定的城市群不僅反映了一個區域的城市化水平,也有利于推進區域的整體發展水平。中心性指數是表示城市或城市群空間結構穩定性的指標之一,某一城市的中心性指數(CIi)的大小取決于自身人口與經濟規模的大小(A)以及周邊城市對其產生的影響力(B)的總和,而周邊城市產生的影響力既取決于這些城市的發展水平又取決于這些城市與該城市的距離,即:
CIi = A + B ( )
式中:Dij 表示兩個經濟體(城市)i、j之間的距離,Dii 表示城市i內部距離(定義為與城市i等面積圓半徑的1/3),POP j 表示市區人口數。
材料二:2004年長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中心性指數的結構性差異表。
結構 | 上海 | 蘇州 | 常州 | 南京 | 揚州 | 杭州 | 寧波 |
B值 | 29.4 | 71.4 | 63.2 | 32.9 | 53.2 | 41.7 | 37.2 |
A值 | 148 | 106 | 90.4 | 70.6 | 71.2 | 85.9 | 65.2 |
材料三:長江流域城市群(每個城市群的中心性指數為該城市群內所有城市中心性指數之和)中心性指數的等級劃分。
58.由材料一可見,某一城市的中心性指數(CIi)的大小取決于 的大小以及 的總和。
59.根據表中資料,歸納上海中心性指數結構特點并分析原因。
。
60.結合材料三,推測我國東部和中、西部經濟地帶城市群中心性指數的等級差異。
。
61.重慶屬于西部經濟地帶中的中心城市,根據影響城市中心性指數的因素,提出提高重慶城市群的中心性指數合理的建議。
【答案】33.自身人口與經濟規模(1分);周邊城市對其產生的影響力(1分)
34.上海A值大,B值小或A占主導地位,B居從屬地位(1分)
原因:上海自然條件優越,社會經濟發達,人口稠密(1分);經濟規模大(GDP規模大),綜合實力最強(1分);上海位于長三角城市群邊緣,距離其他城市遠,上海周邊城市對其影響力小(或周邊城市人口和經濟規模比上海小)(1分)。
35.我國東部經濟帶城市群中心性指數大、等級高(1分),中、西部經濟帶城市群中心性指數小、等級低(1分)(中、西部經濟帶可以分開講。)共2分
36.加快重慶市的產業升級,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發揮區域“龍頭”作用;充分發揮西部地區的資源等優勢,推進區域經濟和城市化發展);加強東、西部地區的經濟合作,實現相互發展。(每點1分,任意答兩點,共2分)
【解析】根據材料一可知,某一城市的中心性指數(CIi)的大小取決于自身人口與經濟規模的大小(A)以及周邊城市對其產生的影響力(B)的總和,而周邊城市產生的影響力既取決于這些城市的發展水平又取決于這些城市與該城市的距離。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上海中心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1:地下水是我國北方地區及許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數量受儲存條件和補給條件的限制,是隨時間變化而又相對穩定的資源;地下水水質一般優于地表水。近20年來,在地下水開發利用方面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問題:一些地下水開采區補給條件發生了變化,使該地區的地下水資源量及可開采量銳減;一些地區污水滲透加大及含鹽濃度變化,使地下水質出現明顯惡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區不顧地下水的承栽能力.盲目地集中開采,導致當地采補嚴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引發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成)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劇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材料2:中國各地區地下水資源分布圖(臺灣資料暫缺)。
(1)有利于地下水儲存和分布的地質構造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我國地下水資源的地區分布規律是 。
(3)與周邊省區相比,貴州省地下水資源較貧乏,原因有 (填正確項字母)。
A.降水稀少
B.多山問盆地
C.石灰巖廣布,地下含水層少
D.地下多暗河、溶洞
E.地下水開采量大
(4)我國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今后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長在答記者問中指出:“2010年中國自然災害嚴重。臺風、洪澇、旱災、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病蟲害等各類自然災害都有不同程度發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災死亡3 186人,緊急轉移安置1 384.5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1 091.3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5 408.9千公頃;倒塌房屋193.3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 528.1億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等地受災嚴重。與近年相比,2010年自然災害是1998年之后最為嚴重的一年。與1999年以來相比,2010年因災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為8年來的最大值,緊急轉移安置人數僅小于2010年,因災倒塌房屋僅次于2003年和2010年。”
(1)分析說明我國自然災害類型多、頻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種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簡述構造地震的產生機制。
(3)自然災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會起到加劇或減輕的作用。分析說明人類活動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長在答記者問中指出:“2010年中國自然災害嚴重。臺風、洪澇、旱災、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病蟲害等各類自然災害都有不同程度發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災死亡3 186人,緊急轉移安置1 384.5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1 091.3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5 408.9千公頃;倒塌房屋193.3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 528.1億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等地受災嚴重。與近年相比,2010年自然災害是1998年之后最為嚴重的一年。與1999年以來相比,2010年因災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為8年來的最大值,緊急轉移安置人數僅小于2010年,因災倒塌房屋僅次于2003年和2010年。”
(1)分析說明我國自然災害類型多、頻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種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簡述構造地震的產生機制。
(3)自然災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會起到加劇或減輕的作用。分析說明人類活動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長在答記者問中指出:“2010年中國自然災害嚴重。臺風、洪澇、旱災、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病蟲害等各類自然災害都有不同程度發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災死亡3 186人,緊急轉移安置1 384.5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1 091.3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5 408.9千公頃;倒塌房屋193.3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 528.1億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等地受災嚴重。與近年相比,2010年自然災害是1998年之后最為嚴重的一年。與1999年以來相比,2010年因災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為8年來的最大值,緊急轉移安置人數僅小于2010年,因災倒塌房屋僅次于2003年和2010年。”
(1)分析說明我國自然災害類型多、頻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種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簡述構造地震的產生機制。
(3)自然災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會起到加劇或減輕的作用。分析說明人類活動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