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近半個世紀以來,強沙塵暴在我國呈上升趨勢;20世紀50年代共發生5次,60年代發生8次,70年代共發生13次,80年代共發生14次,90年代共發生23次。
材料二 由于人們濫伐森林,過度墾殖和放牧等,僅半個世紀,我國土地沙漠化的擴展呈急劇上升趨勢;20世紀50~6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擴展1560平方千米,70~80年代,每年擴展2100平方千米,9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擴展2460平方千米。
材料三 我國冬春季某次沙塵暴發生日氣壓形式簡圖。
(1)寫出材料三中氣壓中心的名稱。
A________,B________。
(2)由材料三分析形成沙塵暴的天氣系統是什么?
(3)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地理知識,談談我國北方地區近幾年沙塵暴天氣增多的原因。
自然方面:________;人文方面:________。
(4)為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態環境、減少沙塵暴的發生,你認為應該采取哪些有效的治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學期聯合命題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整體來看,中國的天然氣供應仍嚴重不足,單靠西氣東輸一條管線僅僅滿足部分市場需求,下一步引進中亞天然氣的西氣東輸二線也將建成投產,三線、四線工程也已經納入規劃建設中,有望在“十二五”末落成,屆時中國的“氣荒”有望基本解決。
材料二:中新網2010年6月6日消息:備受關注的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建設進度比計劃大幅提前,韶關作為廣東省內7個對接城市中的第一站,有望于明年上半年率先具備供氣條件。
材料三:第二條西氣東輸線路示意圖
(1)由材料知,引入國外氣源或塔里木新增氣源是第二條西氣東輸管線建設的基礎,你認為海外氣源除哈薩克斯坦、里海地區外,還有可能來源于哪里?為什么?(3分)
(2)與第一條西氣東輸管線相比較,第二條西氣東輸管線有何優劣勢?(4分)
(3)材料一中提到的西氣東輸三線、四線有望“十二五”末落成,屆時我國“氣荒”問題基本解決。試分析規劃多條西氣東輸線路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等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
材料一 某島等高線地形圖(左下圖)以及該島的氣候資料圖(右下圖)
材料二 該島面積只有67,800平方公里,人口45萬左右,且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該島大部分地區被列為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如此古老而美麗的地方使它成為了世界上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之一。
(1)根據材料判斷,該島的氣候類型為 ,這種氣候類型對應自然帶為 。(4分)
(2)與我國海南島相比較,該島發展農業最突出不利條件是 。(2分)
(3)甲城街道兩旁路燈多由風力發電提供能量而不是由太陽能提供,請從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合理性。(4分)
(4)依據材料信息,分析該島應如何因地制宜來發展本地經濟。(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高三5月綜合測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8分)
材料一:灰霾是指空氣中懸浮著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顆粒物,使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大氣現象,灰霾天氣正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冬春季節的一種常見天氣。PM2.5是灰霾的主要成份之一。
材料二: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PM2.5來源廣,主要成分有硫酸鹽、有機碳化合物、硝酸鹽、銨鹽等。這種細顆粒物粒徑越小,在空氣中滯留的時間越長,可以輸送的距離也越遠。在經濟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去解決PM2.5的問題,是一個難題。
材料三:據廣東著名灰霾專家吳兌介紹,雖然近年來廣州空氣質量和其他內地大城市相比較好,但在細顆粒物中,附著在上面的有毒物質卻比北方多,其中含氮有機顆粒物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近十年來一直增長較快。
材料四:珠江三角洲遙感圖及PM2. 5主要來源漫畫
(1)我國重工業城市的大氣中,PM2.5主要成分是有機碳化合物和____________;廣州大氣中的PM2.5主要來自____________。(4分)
(2)北方沙塵暴天氣也為灰霾提供了大量的浮塵。我國沙塵暴天氣一般起源于 (填國家或地區)。于灰霾不同的是,沙塵暴屬于 (填天氣系統名稱)帶來的天氣。除了能見度低以外,還會伴隨有 天氣。(6分)
(3)根據材料分析,我國治理PM2.5將面臨哪些困難?(6分)
(4)從自然條件的角度分析導致珠江三角洲地區容易出現灰霾天氣的原因(4分)
(5)為了減少灰霾天氣的出現,減輕空氣污染,請你提供合理的建議。(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等六高三第二次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
材料一 某島等高線地形圖(圖14)以及該島的氣候資料圖(圖15)
材料二 該島面積只有67,800平方公里,人口45萬左右,且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該島大部分地區被列為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如此古老而美麗的地方使它成為了世界上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之一。
(1)根據材料判斷,該島的氣候類型為 ,這種氣候類型對應自然帶為 。(4分)
(2)與我國海南島相比較,該島發展農業最突出不利條件是 。(2分)
(3)甲城街道兩旁路燈多由風力發電提供能量而不是由太陽能提供,請從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合理性。(4分)
(4)依據材料信息,分析該島應如何因地制宜來發展本地經濟。(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復習教學質量檢測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3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世界某區域圖(圖1)及氣候要素圖(圖2)。
材料二乙地區墾殖指數(已開墾種植的耕地面積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在該失洲中相對較低,但灌溉農業發達,加上耕作制度和技術水平比較先進,產量較高,在本大洲內占有重要地位。
(1)與圖1中甲地氣候類型相符合的是圖2中的____(填字母),并分析其特點和成因。(12分)
(2)說出圖1中乙地區的主要農產品,并分析其農業較發達的主要自然條件。(12分)
(3)簡述圖1所示區域石油資源較豐富的主要原因,以及本地區石油開采對石油輸出國與輸入國的積極影響。(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