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7日“森拉克”臺風在浙江沿海登陸。據此完成下面的題。
從陸地水體的水源補給看,最主要的補給是
[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13
2002年9月7日“森拉克”臺風在浙江沿海登陸。據此完成下面的題。
該臺風帶來的降水屬于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21
2002年春,世界許多地方發生了強烈地震。3月31日,臺灣東部太平洋海域發生7級以上地震,臺北市最大烈度為2;4月9日,伊朗北部發生5.0級地震;4月12日喀布爾市發生5.8級地震,最大烈度為8;4月18日凌晨,墨西哥西側太平洋海域發生地震;4月20日美國東北部紐約州發生地震。回答下面的題。
伊朗“4·9”地震
[ ]
A.靠近板塊交界界線
B.遠離板塊交界界線
C.震區兩側地殼發生張裂
D.震區兩側地殼互相擠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黃岡題庫2005練考新課堂 高一 地理 題型:013
2002年9月7日“森拉克”臺風在浙江沿海登陸。據此完成1~2題。
1.從陸地水體的水源補給看,最主要的補給是
[ ]
2.該臺風帶來的降水屬于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活題巧解巧練·高考地理(第二輪) 題型:022
2002年9月16~20日,由中國工程院、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中國農業大學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共同主辦的首屆國際水稻大會在中國北京舉行。大會以“創新、影響、繁榮”為主題,目的在于促進亞洲和國際社會進一步重視水稻生產,提高億萬窮人的生活水平并推動水稻的二次綠色革命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為各國的科學家開展水稻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提供平臺與機會。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了開幕式并作了重要講話。
江澤民主席指出:“70年代以來,中國科學家創造性地建立了水稻雜交優勢育種理論,發明和完善了雜交稻選育和制種技術,并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水稻生長需要高溫多雨的氣候,世界水稻主要分布在
[ ]
(2)中國是具有悠久農耕文明歷史的國家,其中南稻北粟的農業格局形成于
[ ]
(3)下列哪一種文化遺址最能反映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國家
[ ]
(4)我國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稻米產量很大,當時曾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諺語所反映的時期是指
[ ]
(5)首屆國際水稻大會的主題和目的主要體現了
[ ]
A.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理
B.普遍聯系的原理
C.國際競爭是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競爭
D.價值規律的作用
(6)江澤民主席在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主張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尊重知識產權的原則積極進行國際合作,鼓勵中國科技人員與各國科學家加強合作研究,為各國的共同發展和普遍繁榮作出貢獻。”這說明
①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之一
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③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
④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 ]
(7)分析我國水稻的分布規律。
(8)簡要說明中國科學家科技創新的哲學依據。
(9)據統計,該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使每年僅增產的糧食即可養活6000萬人口。這對加快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有哪些啟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