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完成下題.
(1)關于圖中內容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大氣垂直分層的依據是高度、溫度和氣壓的變化
B.隨高度增加氣溫逐漸升高,氣壓逐漸降低
C.距地面20千米處氣壓降為地面的一半
D.對流層垂直方向上溫度變化范圍是20~﹣60℃
(2)關于圖中①②層大氣的正確敘述是( )
A.①層大氣厚度不隨緯度變化而變化
B.②層因氧原子吸引紫外線而增溫
C.②層里的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
D.②層復雜的天氣現象不利于飛行
【答案】
(1)D
(2)B
【解析】(1)A、根據大氣的溫度、密度、運動等特征,大氣自下而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而不是高度,故不符合題意;
B、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平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故選項不全面,不符合題意;
C、20km處的氣壓值約為80,而近地面約為1000,不是一半的關系,故不符合題意;
D、讀圖可知,①層為對流層,最高溫約為20°C,最低溫約為﹣60°C,故正確.
(2)A、①層為對流層,大氣厚度隨緯度增加而應該變薄,故不符合題意.
B、②層為平流層,因臭氧吸收紫外線而使大氣增溫,故正確.
C、②層為平流層,該層沒有電離層,故不符合題意.
D、②層為平流層,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天氣晴朗,有利于高空飛行,故不符合題意.
所以答案是:(1)D.(2)B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區的經緯網和等高線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圖中A河水文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水位季節變化小 B. 含沙量大
C. 四季能通航,被譽為“黃金水道” D. 支流較少
【2】圖中B地區的經濟作物和林木主要為
A. 花生、蘋果 B. 甜菜、柑桔 C. 甘蔗、柑桔 D. 棉花、香蕉
【3】屬于圖中C山脈西側的地形區的特征是
A. 人類長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B. 多為紫色土,沖積土壤比較肥沃
C. 地形崎嶇起伏,喀斯特地貌廣布
D. 地表千溝萬壑,水土流失嚴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題.
(1)若圖示為熱力環流,則近地面a、b的氣壓是( )
A.Pa>Pb;Ta>Tb
B.Pa<Pb; Ta<Tb
C.Pa<Pb;Ta>Tb
D.Pa>Pb;Ta<Tb
(2)若圖示為三圈環流的某一環流,a、b 表示近地面氣壓帶,①地盛行西南風,則( )
A.a處諱度較b處低
B.①地的西南風低溫干燥
C.該環流位于南半球中緯
D.b氣壓帶由動力因素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
A.太陽活動加強將導致荒漠化日益嚴重
B.帶電粒子流可以引發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強輻射會干擾地球大氣的對流層,影響地面無線電短波通訊
D.太陽黑子增多會導致地表平均氣溫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和圖2分別為“非洲和中國部分地區自然帶分布圖”,讀圖回答問題.
(1)自然帶①和⑤的名稱分別是、 .
(2)自然帶①和④的變化屬于分異規律,其形成的基礎是;⑤和⑦的變化屬于分異規律,其形成的基礎是 .
(3)圖中③和⑦自然帶的景觀均以荒漠為主,其中③自然帶所處地區由于終年受(氣壓帶名稱)或(風帶名稱)控制,而降水少.
(4)與圖中甲、乙氣候類型相對應的自然帶分別是、(填注數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旅游資源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種類型的依據是( )
A. 旅游資源的分布規律 B. 旅游資源的本質屬性
C. 旅游資源的規模大小 D. 旅游資源的歷史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紅水河為西江上游的別稱,流域內山嶺連綿,地形崎嶇,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它的梯級開發已被我國政府列為國家重點開發項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紅水河水力資源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豐富,水量大 ②平行水系,支流多 ③地形崎嶇,落差大 ④流經高原,河流長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紅水河水電梯級開發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影響有( )
①改善能源消費結構 ②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③增加入海水量 ④加速河口淤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除水電外,紅水河流域綜合開發利用的方向還有( )
①鋼鐵工業 ②有色冶金 ③甜菜種植、加工業 ④水產養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五計劃”期間,廈門島內擴建后江雄工業區,其中包括廈門釀酒廠、卷煙廠、橡膠廠、工程機械廠等。1981年,及門經濟特區開始建設,此后工業高速發展。2000年起,島內傳統工業陸續向島外轉移,后江康工業區不復存在。
下圖示意不同時期廈門島城區分布略圖。
(1)后江棣工業區內各工廠之間的工業聯系屬于,可共用,節約投資。
(2)二十世紀50年代,后江棣工業區位于城區 , 地價較(填“高”或 “低”);靠近 , 交通便利。
(3)簡述1981年后廈門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4)分析廈門島內傳統工業向島外轉移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美國“硅谷”地區圖和“魯爾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兩地區工業共同的優勢區位條件是( )
A.勞動力豐富
B.交通便捷
C.氣候宜人
D.水源充足
(2)兩工業地域形成與發展的共同特點是( )
A.因生產聯系而聚集
B.經歷了衰落、重振過程
C.新增企業以中小型為主
D.工業布局趨向原料產地
(3)魯爾區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關鍵是要( )
A.加大對煤炭的開采量
B.提高交通網絡
C.發展科技水平
D.強化工業集聚、提高工業效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