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某學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以我國沿海某區域為研究對象,研究思路見圖
材料二 該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貧瘠,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
根據所給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材料,概述甲、乙兩地地貌的成因。(2分)
(2)請簡述該區域主要的自然特征。(3分)
(3)根據以上材料,研究性學習小組提出了該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的建議,你認為這些建議應包括哪些具體措施?(3分)
(1)甲地的成因是:地殼受擠壓巖層向上拱起形成山嶺(1分);乙地的成因是:向斜槽部(或底部)因受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形成山嶺(1分)。
(2)地形為低山丘陵;冬季溫和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有“亞熱帶季風氣候”就行);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河網密集、水量豐富(有“河網密集”或“河流眾多”就行);以紅壤為主(以上5點有3點就得3分,最多3分)。
(3)保護好天然林(或“適度伐木”或“封山育林”或“加強對樵采的管理”)(1分)多營造人工林(或“退耕還林還草”或“發展立體農業”)(1分);營造薪炭林、開發小水電、利用太陽能、建設沼氣池或解決好農村的生活能源(1分)。
解析試題分析:
(1)本題考查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根據甲乙兩處相鄰等溫線的變化規律判斷甲乙處氣溫低于20℃,甲乙處均為山地。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向斜巖層向下彎曲。所以甲處為背斜,乙處為向斜。背斜成山是因為巖層受擠壓,內力原因;向斜成山是外力侵蝕作用。
(2)根據該區域的緯度和地面起伏狀況判斷該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區。自然特征應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源、植被等方面描述。冬季溫和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河網密集、水量豐富,以紅壤為主。
(3)南方丘陵地區水土流失嚴重,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壞引起。所以應注意保護好天然林,多營造人工林,營造薪炭林、開發小水電、利用太陽能、建設沼氣池或解決好農村的生活能源。
點評:地質構造分為:皺褶(背斜、向斜)和斷層。皺褶形成的地形一般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的地形:背斜頂部受到張力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山嶺。斷層上升巖塊成山嶺或高地(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塊(地塹)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某學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了“我國人口數量和地區分布變化”專題的研究活動。下面是他們搜集到我國近兩 千年來人口總數量和地區分布變化的數據。據此回答問 題:(11分)
材料一 我國近兩千年來人口總量變化表
年份 | 人口(萬) | 年份 | 人口(萬) |
2 | 6 500 | 1110 | 12 000 |
25 | 4 000 | 1275 | 7 000 |
180 | 7 000 | 1350 | 10 000 |
220 | 2 500 | 1370 | 8 000 |
510 | 5 200 | 1570 | 15 000 |
608 | 6 000 | 1645 | 8 000 |
620 | 3 500 | 1852 | 44 000 |
750 | 9 000 | 1911 | 42 000 |
760 | 7 000 | 1949 | 55 000 |
980 | 6 000 | 2005 | 133 78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15分)某學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以我同沿海某地區為研究對象,開展研究性學習。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研究思路:
信息材料:該地區景觀及氣候資料圖。
(1)根據圖示信息,說明該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4分)
(2)與我國東北地區相比,該地區發展種植業的優勢和不足分別是什么?(4分)
(3)為充分發揮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該地區應發展的工業有哪些?(3分)
(4)研究性學習小組在考察時發現,該地區面臨的最大生態環境問題是 。根據以上材料,試簡述解決該生態環境問題應采取的措施。(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德州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8分)某學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以我國沿海某區域為研究對象,研究思路見圖
材料二 該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貧瘠,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
根據所給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材料,概述甲、乙兩地地貌的成因。(2分)
(2)請簡述該區域主要的自然特征。(3分)
(3)根據以上材料,研究性學習小組提出了該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的建議,你認為這些建議應包括哪些具體措施?(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3.(11分)某學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本地區“人口增長與地理環境的演變”開展了大量的實地調查工作。研究發現:一個地區土地資源的開發首先是從平原、河川開始,一般來講,只有當人口增長到某一臨界值,平地土地資源不足,才開始向坡地、丘陵、山區發展。下列是他們調查的一些資料數據。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表一 六百年來本地區人口與耕地的發展狀況
時間(年) | 人口(10萬) | 耕地(104 km2) | 人均耕地(km2/人) |
1368 | 6.693 | 4.151 | 0.62 |
1403 | 6.661 | 4.245 | 0.637 |
1465 | 9.497 | 4.245 | 0.447 |
1736 | 21.599 | 7.481 | 0.346 |
1875 | 32.724 | 17.25 | 0.527 |
1911 | 29.157 | 18.466 | 0.633 |
1983 | 49.86 | 20.36 | 0.408 |
1996 | 54.63 | 22.07 | 0.404 |
表二 本地區現有耕地分類狀況(km2)
| 水田 | 水澆地 | 溝川地 | 平坡地 | 緩坡地 | 陡坡地 | 急坡地 | 其他 | 合計 |
河川 |
|
|
|
|
|
|
|
|
|
階地 | 0.01 | 0.1 | 1.12 | 0.22 | 0.28 | 0.01 |
| 0.37 | 2.11 |
丘陵 |
|
|
|
|
|
|
|
|
|
溝壑 |
| 0.01 | 0.63 | 2.4 | 6.06 | 1.93 | 0.29 | 0.45 | 11.77 |
土石 |
|
|
|
|
|
|
|
|
|
山區 |
|
| 0.41 | 1.21 | 2.9 | 2.26 | 1.27 | 0.14 | 8.19 |
小計 | 0.01 | 0.11 | 2.16 | 3.83 | 9.24 | 4.2 | 1.56 | 0.96 | 22.07 |
(1)該地區人口與耕地發展的狀況是________________。
(2)從地貌類型來看,該地區主要類型是__________;從耕地類型來看,該地區較為平緩的耕地(包括水田、水澆地、溝川地、平坡地、緩坡地)約占整個耕地比重的______%。
(3)從土地開發的時間來看,該地區開始開墾丘陵陡坡耕地的時間約為( )
A.1465年~1736年 B.1736年~1875年
C.1875年~1911年 D.1911年~1983年
(4)指出該地區人地關系存在的嚴重問題,并為改變這種局面提出科學、合理的對策和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