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湖北省高三下學期2月調研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天文輻射指的是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圖甲、乙中的曲線表示不同緯度的天文輻射(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的年變化和北半球不同緯度地面太陽輻射的年變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乙兩圖表示北極點和赤道的曲線是
A.⑤C和②B B.⑥D和①A C.③B和②A D.④C和③D
2.北半球同一緯度地區甲圖中曲線的數值均大于乙圖曲線的數值的原因是
A.受海陸熱力性質影響 B.受海拔高度的影響
C.受大氣的影響 D.受太陽高度的影響
3.12月22日南極點的天文輻射日總量比6月22日北極點天文輻射日總量多,原因可能是
A.南極地區是陸地 B.北極地區是海洋 C.南極海拔高 D.日地距離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天文輻射指的是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圖甲、乙中的曲線表示不同緯度的天文輻射(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的年變化和北半球不同緯度地面太陽輻射的年變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乙兩圖表示北極點和赤道的曲線是 ( )
A.⑤C和②B B.⑥D和①A C.③B和②A D.④C和③D
2.北半球同一緯度地區甲圖中曲線的數值均大于乙圖曲線的數值的原因是( )
A.受海陸熱力性質影響 B.受海拔高度的影響
C.受大氣的影響 D.受太陽高度的影響
3.12月22日南極點的天文輻射日總量比6月22日北極點天文輻射日總量多,原因可能是
A.南極地區是陸地 B.北極地區是海洋 C.南極海拔高 D.日地距離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09年7月8日,G8峰會在意大利城市拉奎開幕,全球氣候問題提上G8議程。八國集團領導人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共識,并首次提及“將工業革命以來的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的目標。據此回答3~5題。
3.G8峰會上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是指( )
A.全球變暖 B.臭氧層破壞
C.城市的“熱島效應” D.酸雨危害
4.大氣中CO2濃度含量增加將會產生的后果有( )
①全球陸地面積減小 ②溫帶草原地區氣候變干 ③喜馬拉雅山雪線降低 ④高緯度地區蒸發量加強,降水更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應采取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措施有( )
①限制和壓縮重工業的發展,減慢工業發展步伐 ②加快水電和核電建設,改善能源消費結構
③大力建設林業生態工程,提高森林覆蓋率
④發展清潔生產技術,減輕環境污染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表是地球不同緯度地區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輻射日總量(卡/平方厘米)變化情況表,回答下列問題。
(1)天文輻射是指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從表中可以看出,全年獲得天文輻射最多的緯度在 。(2分)
(2)南緯70°在6月22日的天文輻射量為0卡/平方厘米的原因是( )(2分)
A.該地處于極夜期 B.受極地冷高壓的影響
C.冬季冰川的反射率大 D.太陽高度極小
(3)北緯50°天文輻射量最小值出現的日期在 ,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北極與南極天文輻射量最大值相差 卡/平方厘米,出現這一差異的原因主要是什么?(2分)
(5)從上表看出,影響天文輻射量的因素有 、 和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表是地球不同緯度地區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輻射日總量(卡/平方厘米)變化情況表,回答下列問題。
(1)天文輻射是指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從表中可以看出,全年獲得天文輻射最多的緯度在 。
(2)南緯70°在6月22日的天文輻射量為0卡/平方厘米的原因是( )
A.該地處于極夜期 B.受極地冷高壓的影響
C.冬季冰川的反射率大 D.太陽高度極小
(3)北緯50°天文輻射量最小值出現的日期在 ,主要原因是什么?
(4)北極與南極天文輻射量最大值相差 卡/平方厘米,出現這一差異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5)從上表看出,影響天文輻射量的因素有 、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