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設計和施工時,有望強制要求產權單位在屋頂、墻體實施配套綠化工程,向“空中”要綠地。
材料二 下圖為城市熱島效應示意圖。(圖中曲線表示氣溫的水平變化,直線短線表示空氣的運動路徑)
(1)描述圖中氣溫曲線的分布特點。
(2)結合圖示資料,并運用“熱力環流”原理在圖中線段上繪制箭頭以表示氣流方向。
(3)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屋頂綠化對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
【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動下降;植被覆蓋率高的地方,氣溫較低 (2)圖中箭頭方向為:市中心向上,高空水平指向郊區,郊區下降,近地面水平指向市中心 (3)①等量的太陽輻射使植被覆蓋的綠地比水泥面增溫慢,溫度低,地面輻射弱,被大氣吸收的熱量相對就少,氣溫較低;②綠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氣中二氧化碳減少,大氣吸收地面輻射減弱,氣溫降低;③土壤水分的蒸發和植物的蒸騰作用吸收周圍的熱量,也起到降溫作用
【解析】整體分析:根據曲線形態,判斷氣溫分布特點。氣溫曲線數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動下降。植被覆蓋的綠地,地面溫度低,地面輻射弱,被大氣吸收的熱量相對就少,氣溫較低。植被吸引二氧化碳,大氣保溫作用弱,氣溫低。水分蒸發、植物蒸騰,也降溫。
(1)讀圖,圖中氣溫曲線數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動下降。植被覆蓋率高的地方,氣溫較低。
(2)圖中市中心氣溫最高,箭頭方向向上,在高空箭頭方向水平指向郊區,在郊區下降,郊區的近地面箭頭水平指向市中心 。
(3) 從下墊面性質分析,等量的太陽輻射,植被覆蓋的綠地比水泥面增溫慢,地面溫度低,地面輻射弱,被大氣吸收的熱量相對就少,氣溫較低。從大氣保溫作用分析,綠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氣中二氧化碳減少,大氣吸收地面輻射減弱,氣溫降低。另外,土壤水分的蒸發和植物的蒸騰作用吸收周圍的熱量,也起到降溫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京杭運河的開鑿帶動了沿線經濟的發展,使德州段的運河、碼頭也更加繁榮。1979年運河因水源枯竭斷航,德州航運局因此而解散。讀德州市位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明代詩人朱德潤的詩中描繪德州漕運:“日中市貿群物聚,紅毯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樓歌館相喧闐”。但后來德州發展速度緩慢,其主要原因是( )
A. 礦產資源日趨枯竭
B. 商人大量外遷
C. 海運和鐵路運輸的出現
D. 人口增長速度變慢,市場需求減少
【2】關于交通條件對德州市空間形態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 德州空間形態南北擴展,京杭運河成為德州城的唯一發展軸
B. 京滬鐵路的修建不會影響德州城市空間形態的演變
C. 德州可以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
D. 京滬高速鐵路的興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智慧旅游,也被稱為智能旅游。簡單地說就是運用網絡,讓游客與景區實現實時互動,讓景區信息更透明、游程安排更個性化。智慧旅游的“智慧”體現在“旅游服務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營銷的智慧”這三大方面。
湖北省竹溪縣楠木寨景區實現了票務智能化,這套系統具有斷電應急,自動復位,語音播報和通行方向燈光指示等功能。
楠木寨景區以依山傍水的原始楠木林群落和楠木寨為核心,地處竹溪縣東部最邊緣,距縣城51公里,與竹山上庸鎮交界,屬潘口電站庫區。楠木寨中存有我國目前最大金絲楠木群,境內森林茂盛、景色秀麗,是一處集避暑度假、休閑娛樂的理想之地。目前,該景區正在創建國家4A級旅游區。
閱讀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根據材料推斷竹溪縣楠木寨景區票務智能化屬于哪一類智慧?它給景區帶來的突出優點是什么?
(2)目前,該景區正在創建國家4A級旅游區,請你為此獻計獻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表局部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關于甲氣壓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北半球的冬季氣壓帶往北移
B. 為動力原因形成的低壓帶
C. 在地表始終呈連續帶狀分布
D. 控制地區降水較少
【2】關于P地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由戊氣壓帶與丁風帶交替控制 B. 全年高溫,旱雨季分明
C.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多雨 D. 全年受戊氣壓帶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左圖為某區域25日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右圖為某地25日、26日氣溫日變化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左圖中甲處風向可能是
A. 東北風 B. 東南風 C. 西北風 D. 西南風
【2】右圖所示氣溫變化可能出現在左圖中的
A. A 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臺灣省的出生率每12年便會周期性出現一種特殊的逆轉變化,這就是“虎兔龍現象”。臺灣許多男女的傳宗欲望是避開虎寶寶,偏愛兔寶寶,更期待龍寶寶。下圖示意臺灣地區2010~2014年人口數據統計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1】推測臺灣下一輪人口出生高峰期與低谷期可能分別出現在
A. 2023年、2022年 B. 2024年、2025年
C. 2026年、2025年 D. 2024年、2022年
【2】【2】據圖可知,2010~2014年臺灣地區
A. 人口出生率波動下降 B. 死亡率撥動比出生率大
C. 社會老齡化現象嚴重 D. 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列材料結合相關知識,完成各題。
材料一: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略圖。下表為圖中①②兩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時數(單位:小時)。
材料二:R海域是世界優良漁場。1996年我國與甲國簽訂海洋漁業發展合作規劃,至2010年我國有20多家沿海漁業企業(總部設在國內)在甲國從事漁業捕撈和漁業產品加工。
(1)洋流對漁場的分布有顯著影響。說出M洋流的性質和流向。
(2)從大氣環流對天氣的影響角度,分析冬、夏半年漁場海域捕撈作業的天氣狀況。
(3)如果都以當地時間8:00~11:30和13:00~17:30作為工作時間,在甲國的中資企業若在雙方工作時間內向其總部匯報業務,應選在當地時間(中時區)的什么時段?
(4)比較①②兩城市冬季日照時數的差異,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70年來中國大陸沿海主要海灣面積變化圖和主要海灣自然岸線比例的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1】關于70年來中國大陸沿海主要海灣面積和自然岸線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主要海灣的面積均保持不變
B. 自然岸線長度存在先降低后增長的態勢
C. 岸線總長度存在先增長后降低的態勢
D. 自然岸線比例不斷下降,近30年下降尤為顯著
【2】關于中國大陸沿海主要海灣形態和岸線變化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中國海灣自然岸線長度和海灣面積的變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影響的結果
B. 由于海灣沿岸土地資源豐富,沿海開發建設對海灣形態影響不大
C. 海灣自然岸線長度的減少速度不斷加快是由于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
D. 近幾十年以圍海造陸為主的人類活動成為海灣形態變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所示為世界某國局部示意圖,據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示地區北部地勢特點大致
A. 西高東低 B. 中間低四周高
C. 東高西低 D. 北高南低
【2】該國以葡萄美酒著名,大范圍種植葡萄的地點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