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世界上兩個重要國家示意圖及相關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孟買人口1300多萬,里約熱內盧人口1400多萬,均為世界人口超級大城市; 印度人口11.2億,巴西人口 1.9億,兩國均為世界人口大國。
(1)根據圖中信息,說出兩個國家在自然環境上的共同特征。
(2)巴西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利亞。請從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3)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試分析其原因。
【答案】(1)位置:海陸兼備;氣候:緯度低,熱量豐富;礦產:礦產資源豐富;土地資源:國土面積廣大,土地資源豐富;地形:平原、高原為主。(任答4點)
(2)里約熱內盧人口、交通擁堵、就業、污染等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嚴重;促進本國內陸地區經濟發展;巴西利亞地處熱帶草原氣侯的巴西高原,海拔高,氣候條件優越。
(3)氣候溫暖濕潤;開發歷史悠久;對外交通方便。
【解析】
(1)注意要按照設問要求,“根據圖中信息”回答,并且要從圖中能顯示的地理位置、緯度、面積、資源、地形等方面回答。
(2)巴西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利亞的原因要從里約熱內盧和巴西利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并注意從二者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城市發展特點方面進行分析。
(3)巴西人口分布在東南沿海的原因可以從自然方面、開發歷史和臨海海運優勢方面分析。
(1)從圖中看,印度臨印度洋,巴西臨大西洋,海陸兼備;兩個國家都位于低緯度地區,熱量豐富;兩個國家都有豐富的錳、鐵等礦產資源;兩個國家國土面積廣大,土地資源豐富;印度北有平原,南有德干高原,巴西有巴西高原和亞馬孫平原,都以平原、高原為主。
(2)把巴西利亞和里約熱內盧比較,巴西利亞位于內陸、高原地區,因此遷往巴西利亞是因為巴西利亞氣候相對溫涼,并且與促進內陸發展的政策有關;根據材料,“世界人口超級大城市” 說明里約熱內盧人口、交通擁堵、就業、污染等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3)巴西的東部沿海地區受海洋影響,氣候溫暖濕潤;并且是當時殖民者較早到達且開發的地區,開發歷史悠久;東南沿海地區,海運便利,對外交通方便。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西北部分區域等高線和2017年1月某時刻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
(1)簡述圖示地區的地形、地勢特征。
(2)圖示地區最高點與城市的相對高度在__________之間,圖中季節性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圖示地區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是_________;此區域河流徑流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述圖中城市形成的優勢自然條件。
(5)此時圖中A地的風向為____;未來幾天該地即將出現________天氣;若該天氣系統勢力強大則可能給該地區帶來____________等災害天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 B 城為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2012 年 11 月 22 日,以“未來能源的發展新能源”的主題贏得了 2017 年世博會舉辦權,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請描述圖示地區的地形地勢特點。
(2)指出圖示地區氣候最突出特征,并簡述其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3)圖中 A 地出產的蘋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點,采摘上市時間較晚,嚴格控制在每年的 10 月 25 日霜凍期以后上市。說明氣候條件對 A 地蘋果生產的有利影響。
(4)請列舉該地區主要的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太行山脈是黃河中下游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其東麓有一條“盛產”古都(北京、邯鄲、邢都、鄴城、安陽等)的大走廊。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歷時11年終告完成,正式通水。工程建設中攻克了很多技術難題。下圖為黃河流域局部區域圖。
(1)分析太行山東側山麓地區“盛產”古都的自然原因。
(2)分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技術難度較大的原因。
(3)簡述南水北調對華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貝加爾湖處于地殼斷裂下陷帶,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1~5 月是湖面的結冰期,但部分湖面冰層薄甚至不結冰,下圖示意貝加爾湖及周邊地區。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貝加爾湖結冰期較長,但開始結冰的時間相對較晚,主要原因是
A. 湖泊蓄水量大,湖水熱容量大
B. 距太平洋較近,受海洋影響大
C. 湖水鹽度高,不易結冰
D. 受西風影響,氣候溫暖
【2】貝加爾湖部分湖面冰層較薄甚至不結冰的原因,可能是
A. 冰層形成“溫室效應”B. 湖水各處深度差距大
C. 湖底有熱泉上涌D. 湖泊南北跨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塔卡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被稱為世界的“干極”。這一地區及周邊有白雪皚皚的火山、晶瑩剔透的藍色咸水湖、鮮紅艷麗的巖石峽谷、熾熱的天然間歇泉。下圖為阿塔卡馬沙漠位置圖。
材料二:阿塔卡馬沙漠南緣有個叫丘貢戈的海邊漁村;幾十年前這里的人一年也難洗一次澡,而現在他們不僅可以天天洗澡,還可以養花種菜。這都得益于立在山頭的巨大的塑料網,來自太平洋的濃霧在網上凝結咸水,解決了長期困擾村民的用水問題。下圖為居民“捕霧取水”場景圖。
材料三:阿塔卡馬沙漠主要由鹽湖、沙丘和長英熔巖構成,盛產硝石、銀礦和銅礦。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科研機構在當地建立了天文臺和射電望遠鏡。地質學家認為在該沙漠地區的某些地方地質環境近似于火星地表。
(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中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干極”的原因。
(2)分析說明材料二中丘貢戈村“捕霧取水”取得成功的地理原因。
(3)結合材料,從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角度分析阿塔卡馬沙漠地區今后經濟發展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雪是地球表面上的寶貴淡水資源,也是高寒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絨布冰川南部瀕臨印度次大陸,受亞洲季風影響,2005年5月,在冰川新降雪中檢測到了有機氯農藥。部分冰川表面會覆蓋有由巖石碎屑等雜質組成的表磧,一般是越向冰川下游,表磧覆蓋越厚,面積也越大。對全球不同地方冰川觀測,發現表磧厚度會影響冰川融化速度。
(1)推測新降雪中有機氯農藥的源地,并說明判斷依據。
(2)同年6月在圖中水文站觀測到河流流量較大,且夜間流量普遍大于白天,試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人口凈遷移率是指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遷入人口數與遷出人口數的差額與總人口數的百分比。下圖示意我國東部沿海某地區1995年-2016年期間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凈遷移率變化。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2004年以來,該地區( )
A. 經濟發展速度持續下降B. 人口老齡化進程變慢
C. 出現大量失業人口D. 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
【2】2013年以來,該地區人口凈遷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大量技術人才外流B. 產業升級與轉移
C. 本地人口大量外遷D. 生態環境惡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