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一些地區(包括中國在內)再次爆發了嚴重的禽流感,為此我國政府采取了嚴格的防御措施:疫情發生地3千米內的家禽全部撲殺;3~5千米內強制免疫;10千米內活禽市場必須關閉。下圖虛線內為我國某鄉鎮禽流感疫情分布范圍,據此完成 ?1~?2題。
1.圖中數碼代表的村落,必須強制免疫的是。ā 。?
A.①③⑤ B.①②?
C.③④⑤ D.③⑤?
2.關于禽流感對人類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造成人口遷移和流動的一個重要社會因素?
B.造成區域環境人口容量增加?
C.屬于病毒傳播形成的傳染病,影響人體健康狀況?
D.是一種文化現象和文化景觀?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14分)2006年4月,國際石油價格突破70美元/桶。石油自20世紀中葉開采以來,逐漸代替了煤炭,成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世界各地區石油消費的變化趨勢 世界各地區石油產量的變化趨勢
(1)甲、乙、丙、丁可能為西歐、亞洲和大洋洲、北美洲、中東,其中乙代表哪一個?并說明理由。(6分)
(2)世界一些主要國家都在進行石油儲備,試分析其原因。(4分)
(3)試分析石油成為目前世界最重要能源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區域之間的產業轉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對區際商品貿易與區際要素流動的一種替代,又可以促進勞動力、資本與技術在區域間的流動。結合下列材料和所學知識完成問題。
材料一 目前,中國的制造業正在迅速成為重要的世界制造中心之一,我們制造了世界上70%的玩具、60%的自行車、50%的鞋、1/3的箱包、1/2的微波爐,1/3的電視機和空調、1/4的洗衣機和1/5的冰箱。
材料二 “微笑曲線”(Smiling Curve)是臺灣宏基公司董事長施振榮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說明電腦行業不同環節與所實現的附加價值之間的關系,后來被廣泛應用于其他領域。如下圖。
材料三 2006年美國道康寧公司與德國瓦克公司擬在江蘇省張家港地區申請大片良田建立有機硅廠。據粗略計算,該廠年產量為10萬噸有機硅,需要純凈木炭數萬噸,每煉1噸硅僅電爐的電耗就是1.4萬度,生產過程還將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存在著大量的粉塵污染。
(1)分析中國的制造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2)“微笑曲線”揭示了現階段產品在研發、生產和營銷等環節的附加價值有什么規律?
(3)結合材料二,分析我國制造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措施。
(4)結合材料三,分析國外一些高耗能、重污染的企業向中國轉移的原因?并簡要分析這類企業的大量引進對我國發展的不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9分)讀下面材料和兩幅圖,完成下列問題。
2005年8月上旬,臺風“麥莎”狂掃我國東部地區。2006年5月下旬,臺風“珍珠”給閩南漳州帶來嚴重影響。2005年8月底至9月初,颶風“卡特里娜”襲擊美國,9月下旬“麗塔”再次襲擊美國。這幾次臺風都給所經地區帶來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下圖表示“麥莎”和“卡特里娜”的移動路徑。
甲 “卡特里娜”移動路徑
乙 “麥莎”移動路徑
(1)當臺風中心位于圖乙A處時,我國大陸沿岸地區主要刮風(風向)。(1分)
(2)描述圖甲和圖乙中臺風(或颶風)的運動軌跡,并簡述其成因。(2分)(3)根據圖甲和圖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臺風(或颶風)形成的主要條件。(2分)(4)臺風和颶風主要發生的季節是 ,除上述兩地,世界上經常發生熱帶氣旋的海域還有 。(2分)
(5)臺風是一種氣象災害,但也會給所經地區帶來一些好處。試說明臺風可能帶來的好處。(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9分)讀下面材料和兩幅圖,完成下列問題。
2005年8月上旬,臺風“麥莎”狂掃我國東部地區。2006年5月下旬,臺風“珍珠”給閩南漳州帶來嚴重影響。2005年8月底至9月初,颶風“卡特里娜”襲擊美國,9月下旬“麗塔”再次襲擊美國。這幾次臺風都給所經地區帶來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下圖表示“麥莎”和“卡特里娜”的移動路徑。
甲 “卡特里娜”移動路徑
乙 “麥莎”移動路徑
(1)當臺風中心位于圖乙A處時,我國大陸沿岸地區主要刮風(風向)。(1分)
(2)描述圖甲和圖乙中臺風(或颶風)的運動軌跡,并簡述其成因。(2分)(3)根據圖甲和圖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臺風(或颶風)形成的主要條件。(2分)(4)臺風和颶風主要發生的季節是 ,除上述兩地,世界上經常發生熱帶氣旋的海域還有 。(2分)
(5)臺風是一種氣象災害,但也會給所經地區帶來一些好處。試說明臺風可能帶來的好處。(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