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發源于五大湖的圣勞倫斯河以“冰釣”聞名于世,魁北克是一座冰釣之城,每逢冰釣季,在冰封的河床上會搭建起近500間垂釣小屋,蔚為壯觀(右下圖)。左圖為圣勞倫斯河示意圖,右圖魁北克垂釣小屋景觀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與康沃爾段河流相比,魁北克段圣勞斯河的水文特點是
A. 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季節變化小 B. 流量小,流速快、結冰期短
C. 流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季節變化大 D. 流量大,流速慢,結冰期長
【2】為了使垂釣小屋在冰面上更加穩固,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 在小屋周圍大量澆水 B. 在冰面上大量撒鹽
C. 在冰層上鋪水泥 D. 在河床中打木樁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材料一:在2016年CTF全球旅行者大會上評選的“國內最佳旅游城市排行榜”,成都位居首位、
第二名是上海、廈門排名第三。
材料二:“蓉城”成都,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這座西南重鎮,巴蜀之都,歷代都是西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長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滿城的茶館正是這座城市悠閑的氣質的最好體現。閑適的生活節奏是這座城市的名片,而滿街的川菜館、火鍋店、小吃店更是讓人流連忘返的罪魁禍首。成都可能是你前往九寨溝、瀘沽湖、稻城亞丁等地的中轉站, 但是他絕對不只是一個交通樞紐。雪山、大河、藏區離得如此之近。
材料三:下圖為成都及附近地區旅游景點及交通圖
分析作為西部城市的成都成為中國最佳旅游城市榜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2000~2008年我國東部某市人口增長率變動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示時段內,該市人口總量最大的年份是 ( )
A. 2003年 B. 2005年 C. 2007年 D. 2008年
【2】下列有關該市人口變化帶來的影響或原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該市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
B. 2001-2003年,該市勞動力指向型行業就業競爭激烈
C. 人口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
D. 2006至2008年該市對勞動力的需求量有所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A為_________氣團,與B氣團相比,A氣團溫度_______,氣壓________。
(2)該鋒面屬于__________鋒,過境時,會伴有________和________天氣。
(3)分析該鋒面過境后,天氣如何變化。
(4)上述鋒面北移至長江中下游地區時,暖氣團勢力減弱,與冷氣團勢力相當,此時其鋒面類型已轉變為______________鋒,在其控制下會出現________天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馬孫開發計劃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示地區長期以來人口稀少,經濟落后,主要的原因是( )
A. 地形崎嶇,交通不便 B. 土壤貧瘠,農業發展條件較差
C. 資源短缺 D. 氣候濕熱,不適合人類居住
【2】亞馬孫橫貫公路建成后,將會對雨林產生的影響是( )
A. 運輸條件改善,雨林破壞加速
B. 利于雨林的保護
C. 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壤更加貧瘠,不適合雨林的生長
D. 人類活動更加頻繁,降水減少,雨林退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東祁連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圖。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①處的植被是
A. 溫帶荒漠 B. 溫帶落葉闊葉林 C.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2】下列關于高山冰雪下界在東北與西南坡分布的高低及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A. 西南坡高于東北坡;西南坡氣溫低、降水多
B. 西南坡高于東北坡;西南坡氣溫高、降水少
C. 東北坡高于西南坡;東北坡氣溫高、降水
D. 東北坡高于西南坡;東北坡氣溫低、降水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幾十年來,北極圈附近的格陵蘭冰原面積在不斷縮小,其合理的解釋是
A. 地殼運動加劇 B. 太陽輻射減弱 C. 全球氣候變暖 D. 附近寒流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經歷了“桑基、蔗基、果基、花基”的發展歷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1】按農業地域類型分,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屬于
A. 混合農業 B. 商品谷物農業 C. 乳畜業 D. 大牧場放牧業
【2】引起這種農業生產方式變化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 國家政策 B. 技術條件 C. 勞動力價格 D. 市場需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