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不同的自然環境中人類活動也有差異;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使人類影響和改變自然環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類必須要走人地關系和諧統一的道路。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在東亞某沿海地區示意圖中,乙是傳統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材料二 圖中M為丁地2010年農產品產值構成比重示意圖。
(1) 根據丁地2010年農產品產值構成比重,分析影響該地農業發展的主要社會經濟因素。(6分)
(2) 說出制約乙港發展的自然條件和丙港發展的主要優勢條件。(14分)
(3) 甲城市需布局一座大型火力發電廠,在圖中的①②③④地中選出最佳位置并說明理由。(10分)
(1)市場、交通
(2)乙港發展的制約條件:水域較淺(等深線稀疏),不利于船舶的停靠和航行;直接面對海洋,風浪較大,安全性較低。
丙港發展的有利條件:自然條件:位于港灣內,風浪小;等深線密集,水域較深;有鐵路經過,交通便利,有利于海陸聯運;位于資源產地,運輸量大。
(3)① 理由:避開盛行風向(東亞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火力發電廠只能分布在①或③處) 在城市熱力環流外(環流半徑外)
【解析】從材料二中的圖中可以看出,該地農產品中花卉占了20%,糧食占了20%,蔬菜占了60%,因此該地農業發展的主要社會經濟因素是市場、交通。乙港位于河口地區,泥沙淤積較多,水域較淺(等深線稀疏),不利于船舶的停靠和航行;海岸線向海洋中突出,風浪較大,安全性較低。丙港位于港灣內,風浪小;等深線密集,水域較深;有鐵路與城市、礦產資源相連,運輸量大交通便利,有利于海陸聯運。火力發電廠有大氣污染,應位于與盛行風垂直的郊外,且應位于城市熱力環流外,防止二次污染。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屆安徽省名校高三第五次聯考試題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地理試卷(含解析) 題型:綜合題
(30分)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不同的自然環境中人類活動也有差異;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使人類影響和改變自然環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類必須要走人地關系和諧統一的道路。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在東亞某沿海地區示意圖中,乙是傳統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材料二圖中M為丁地2010年農產品產值構成比重示意圖。
(1) 根據丁地2010年農產品產值構成比重,分析影響該地農業發展的主要社會經濟因素。(6分)
(2) 說出制約乙港發展的自然條件和丙港發展的主要優勢條件。(14分)
(3) 甲城市需布局一座大型火力發電廠,在圖中的①②③④地中選出最佳位置并說明理由。(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上海市盧灣區高三第二次模擬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內蒙古地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0分)
產業區位作為產業活動的空間位置,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綜合影響。
遼闊的大草原和豐富的礦產資源,深刻影響著內蒙古自治區的產業分布。內蒙古各族人民正充分利用有利的資源條件,努力克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共同建設幸福美好的社會主義新家園。
26.內蒙古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的礦產資源是 。其東西部干濕差異,體現出
地帶性規律。
27.內蒙古地區森林資源豐富,亞寒帶針葉林(紅松)主要分布在 。
A.陰山山脈地區 B.大興安嶺地區
C.黃河河套地區 D.長城沿線地區
28.經過多年努力,內蒙古產業結構已經得到優化,目前其產業特色是 。
A.能源工業和乳畜產品加工業 B.甘蔗制糖業和棉毛紡織工業
C.森林造紙業和家具制造工業 D.金屬冶煉業和重型機械工業
29.自然災害的分布有明顯地域分異現象,內蒙古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 。
A.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B.洪澇、伏旱和倒春寒[來源:學。科。網]
C.大風、寒潮和雪災 D.臺風、暴雨和風暴潮
30.20世紀80年代以來,內蒙古沙塵暴出現的概率明顯增多,其人為原因是 、 。為減輕沙塵暴危害,內蒙古可采取的措施是(多項選擇) 。
A.修建水利灌溉工程 B.營造“三北”防護林
C.退耕還林植樹種草 D.休牧輪牧建人工草場
31.熱情豪放的蒙古族同胞經常舉辦富有民族特色的草原節慶活動。下列活動中間,蒙古族同胞最喜愛的是
A.潑水節 B.那達慕 C.中秋節 D. 三月街民族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寧波市“十校”高三下學期3月聯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四川盆地資源豐富,發展歷史悠久,2010年,重慶正式成立了國家級新區一一兩江新區,兩江新區主要由嘉陵江、長江環抱的大片區域組成,將在區域內形成軌道交通、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五大戰略性產業布局.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共30分)
(1)“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名句,“巴山”即大巴山地,在此代指大巴山地南麓的四川盆地部分地區。請列舉這句詩中蘊含的氣候現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2)區域可持續發展要充分考慮區域的優勢和劣勢,試分析兩江新區的產業規劃是如何體現這一原則的。(10分)
(3)四川盆地有色金屬、鐵、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近年來,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將結合該區域的自然環境特征分析礦產資源開發可能引發的環境問題。(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四川盆地資源豐富,發展歷史悠久,2010年,重慶正式成立了國家級新區一一兩江新區,兩江新區主要由嘉陵江、長江環抱的大片區域組成,將在區域內形成軌道交通、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五大戰略性產業布局.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共30分)
(1)“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名句,“巴山”即大巴山地,在此代指大巴山地南麓的四川盆地部分地區。請列舉這句詩中蘊含的氣候現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2)區域可持續發展要充分考慮區域的優勢和劣勢,試分析兩江新區的產業規劃是如何體現這一原則的。(10分)
(3)四川盆地有色金屬、鐵、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近年來,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將結合該區域的自然環境特征分析礦產資源開發可能引發的環境問題。(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