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經緯網圖”,完成下面小題。
【1】甲、乙兩人從G點出發,甲向北行,乙向東行,如果前進的方向保持不變,那么( )
A.兩人都能回到原出發地點B.兩人都不能回到原出發地點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發地點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發地點
【2】圖中符合“東半球、北半球、低緯度”條件的是( )
A.E點B.G點C.H點D.K點
【答案】
【1】D
【2】D
【解析】
本題以經緯網圖為背景材料,地球與地圖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了考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若甲從G出發向北行保持方向不變,就相當于甲是沿著40° W向北走的,由于地球上的所有的經線都是在南北兩極點相交的,可知如果甲保持著向北的出發方向不變,其最終是偏離出發點G的,可知甲最終無法回到原出發點G的;可知AC錯誤;若乙從G地出發保持方向不變向東行,就相當于沿著赤道向東行的,那么可知乙最終是可以回到出發點G地的,可知B錯誤,故D正確。
【2】讀圖可知E點的地理緯度為40°N,可知該點位于中緯度地帶的,故A錯誤;讀圖可知G點的經度為40°W,根據東西半球的劃分知識可知其是位于西半球的,故B錯誤;讀圖可知H點的地理緯度為20° S,可知其是位于南半球的,故C錯誤;讀圖可知K點的地理緯度為20°N,該緯度是處于低緯度地區的北半球的,其經度為20° E,可知其是位于東半球的,故D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赤道為界,赤道以為南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20°W和160° E為界的,20°W至160° E為東半球的區域,其余為西半球的區域。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探險旅游是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利用多種專業的戶外裝備,完成具有刺激冒險性的新型旅游。青島嶗山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山光海色,道教名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海相連,山光海色。近年來嶗山旅游景區開展了多項探險旅游項目。
分析青島嶗山發展陸上探險旅游的優勢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大氣的保溫效應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使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順序是_____。
A. A—D—E B. A—C—D C. D—E—C D. E—D—C
(2)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會導致_____。
A. 大氣吸收A輻射減少 B. 大氣吸收D輻射增多
C. 地面吸收E輻射減少 D. 地面吸收C輻射增多
(3)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輻射名稱:A._____D._____E._____。
(4)大氣的保溫效應主要是通過_____ (字母)實現的。
(5)大氣的直接熱源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各題。
“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地帶的和政縣是遠古時代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孕育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層中。據了解,1 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歷史及古環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看到這個消息,上海某中學地理小組的同學特別感興趣,他們決定利用暑假前去實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給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知識上、物質上的準備工作,如搜集該區巖層等資料,帶上地質錘、指南針、記錄工具等。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他們應給這次考察命名為:________與地質年代、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
(2)結合相關材料,他們繪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圖,并對相關問題進行回答。
①按成因分類,該地區的地下巖層多屬于________巖;按地質年代,該區域最老的巖層至少形成于______代。
②三葉蟲生活時期該地應為________環境;恐龍繁盛時期,該地應為________環境,氣候、植被特點___________。
(3)根據實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們的考察結論認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地區:①地理環境經歷了_______環境向_______環境的演變;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對位置關系可知,地殼經歷了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戶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戶口所在地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實際居住在某地一定時間(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圖示意近十年來我國某直轄市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數量變化。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根據圖示資料推測,近十年來該直轄市
A. 外來務工人口多于外出務工人口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勞動力需求數量增加D. 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增加
【2】該直轄市是
A. 北京市B. 天津市
C. 上海市D. 重慶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表面某區域的經緯網示意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M和N兩點之間緯線長度約是( )
A.4440千米B.3330千米
C.2220千米D.1820千米
【2】若一架飛機從N點起飛,沿最短的航線到達M點,則飛機飛行的方向為( )
A.一直向東B.先西北再西南
C.一直向西D.先西南再西北
【3】與M點關于地心對稱點的坐標為( )
A.(60°N,80°E)B.(60°S,100°E)
C.(30°S,100°E)D.(60°S,8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騎樓是在樓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懸空而建的, 二樓向街心延伸,并使馬路邊房屋相互連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這是嶺南民居的一個特色。讀右圖,回答下列各題。
【1】建設騎樓的目的是 ( )
A. 體現當地的民族特色 B. 使房屋建筑有層次感,體現建筑美
C. 節省建筑材料 D. 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陽
【2】騎樓建筑反映了嶺南地區 ( )
A. 地形多樣,地表起伏不平 B. 高溫多雨的氣候
C. 降雨強度大 D. 洪澇、臺風等災害頻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甲圖陰影部分為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的甘肅新疆主產區,乙 圖為該主產區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甲圖中農業主產區呈條帶狀分布是因為
A. 地處暖溫帶,光熱資源充足
B. 沿鐵路線分布,交通便捷
C. 沿山麓地帶,灌溉水源豐富
D. 地處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2】乙圖中各區域適宜的農業生產活動與可能引發的主要生態問題,組合正確的是
A. 山區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B. 綠洲種植小麥、棉花——土壤次生鹽漬化
C. 過渡帶植灌種草——土地荒漠化
D. 荒漠繁育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高速公路通過地勢較高地段時,常需要開挖山體以使道路平直通過,由此形成裸露的高邊坡,坡面上的植被自然恢復非常困難。下圖為北京境內某高速公路的一段高邊坡植被人工修復圖。
說明高邊坡植被難以自然恢復的原因及進行人工修復的可行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