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下圖為澳大利亞部分區域概況圖。圖中艾爾湖為世界上著名的時令湖,艾爾湖的湖水主要來自河水及雨水。它的面積變化很大,在雨季湖水充盈時,它是澳洲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第19大湖泊,面積可達9000多平方公里;在旱季,則滴水不存,甚至消失不見。
(1)圖中A、B兩地緯度相近且都位于沿海,降水季節分配明顯差異,試分析此差異及其原因。
(2)根據材料和所知識,分析艾爾湖湖面面積季節變化較大的自然原因。
(3)概述甲盆地的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生產特點。
(4)說明大分水嶺對甲盆地農業生產的影響,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措施。
【答案】(1)差異:A地降水總量少于B地;A地冬季多雨,B地夏季多雨。原因:A地冬季受西風帶影響,降水較多,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較少。B地由于受海陸性質差異影響,夏季多雨,冬季少雨;B地位于夏季風迎風坡,受沿岸暖流影響,全年降水較多。
(2)艾爾湖位于澳大利亞中部的沙漠(熱帶沙漠氣候區),氣候干旱(降水量較少)。在干旱季節,當河流從山地向西南流時,因蒸發和滲漏損失很大,在下游斷流,由于蒸發量遠大于降水量,湖水大量蒸發,常常會干涸。而降雨量較大時,受降水和河流補給,湖盆蓄水,因而形成時令湖。
(3)高度發達的商品化混合農業;農牧結合;農場規模大;機械化;商品率高。
(4)影響:大分水嶺阻擋了來自東側水汽,使得甲地降水較少,農業生產水源不足。措施:開源(跨流域調水,引河水灌溉,抽取地下水);節流(發展節水農業,研發、推廣節水技術)。
【解析】
本題以澳大利亞部分區域概況圖為背景材料,考查了氣候以及農業區位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了考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差異:讀AB兩地的降水資料圖可知A地降水總量少于B地,且A地冬季的雨水比較多,B地夏季雨水比較多。原因: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地為地中海氣候,當地的冬季時節受西風帶的影響比較大,因此A地冬季降水比較多;當地進入夏季時深受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多下沉氣流,因此,A地夏季降水較少。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B地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該地深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夏季風從海洋吹響陸地,B地夏季降水比較多,冬季降水比較少;B地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地帶,且沿岸有東澳大利亞暖流經過,對沿岸地區的增溫增濕作用比較明顯,因此B地的全年降水量比較大。
(2)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艾爾湖位于澳大利亞中部的熱帶沙漠氣候區,該區域氣候比較干旱,降水量較少。當在當地的干旱季時,當注入艾比湖的河流從山地向西南流時,因沿途蒸發量比較大且河水下滲也比較嚴重,河流的徑流量損失很大,在下游地區出現斷流現象,由于艾比湖流域的蒸發量遠大于降水量,其湖水被大量蒸發,因此艾比湖常常會出現干涸現象。而在該區域降雨量較大時,受降水與河流徑流量的補給作用,艾比湖的湖盆大量蓄水,此時湖泊的水域面積就會擴大,因此艾比湖就形成了時令湖。
(3)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盆地為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盆地,可知該盆地的農業地域類型為商品率較高的混合農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盆地混合農業具有農也和畜牧業相結合、農場生產規模、機械化水平高以及商品率高的特點。
(4)澳大利亞東部南北走向的大分水嶺阻擋了來自東部海洋上的水汽,使得處于雨影區的甲地降水較少,農業生產水源不足。措施: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引河水作為農業灌溉用水;開發地下水;發展節水農業,大力研發并推廣節水技術。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北半球近地面天氣系統圖(單位:hPa)。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從氣壓狀況看,①地為___;從氣流狀況來講,③地為___。
(2)②地的風向是___;②④兩地相比,風力較強的是___地。
(3)下表所反映的天氣系統過境時日期是___。此日該地出現___、___等天氣現象,可能產生的氣象災害是___。該氣象災害易出現在甲、乙兩地中的___地。
(4)圖示季節,控制亞歐大陸的氣壓中心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在圖中,兩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義的自然資源是
A.鐵礦資源B.石油資源
C.漁業資源D.淡水資源
【2】有關圖中四條河流及其流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四條河流的航運都很發達
B.四條河流流經地區光熱豐富、水源充足、農業發達
C.四條河流中,a、b是內流河,c、d是外流河
D.四條河流的中下游地區都存在土地荒漠化和土壤鹽堿化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上海制造”是我國的傳統品牌,當前上海正謀求產業梯度大范圍轉移。“兩頭(研發、營銷環節)在滬,中間(生產環節)在外”的經營模式,將成為上海企業未來生存的常態。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圖1為“上海市部分企業轉移示意圖”;
材料二 圖2為“長三角地區不同時期產業轉移重心演進示意圖”;
材料三 圖3為“產業轉移發生機理示意圖”。
(1)概述長江三角洲地區向外轉移產業的主要類型。
(2)歸納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轉移重心演進的階段性特征。
(3)分析上海“兩頭在滬,中間在外”的經營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對上海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7,分析回答問題。
【1】關于印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亞洲面積最大,耕地最多的國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
④發展中國家中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
A.①③B.③④
C.①④D.②④
【2】圖示分布的農作物是指
A.小麥B.棉花
C.黃麻D.水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幅圖中,實地范圍大的是___圖。
(2)A、B兩點的地理坐標為:A___、B___。
(3)A在___(東或西)半球, B在___(南或北)半球;B位于A的___方向。
(4)A點關于地心的對稱點地理坐標為:___;B點關于地軸的對稱點地理坐標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城市人口增長率曲線圖”和“乙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隨時間變化曲線圖”,回答下列小題。
【1】甲城市人口呈現正增長的開始時期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2】如果只考慮人口的自然增長,關于乙地區人口數量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①時人口數量比③時多B. ④時人口數量達最小值
C. ②時人口數量達最大值D. ③時人口數量達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到福建省某無人海島進行野外考察活動。下圖為該島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右圖是某同學在④處拍攝的太陽照片,拍攝的北京時間最有可能是( )
A.5:30B.6: 30
C.17:30D.18:30
【2】左圖中四地最早觀測到日出的地點是( )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強環境保護合作,促環境質量整體改善B.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促進三地一體化進程
C.京津人口大量遷入河北,加快河北城市化進程D.調整優化城市布局,促進城市分工協作
【2】京津冀協同發展利于北京
①減輕人口壓力②增加就業機會③緩解城市用地和住房壓力④緩解交通擁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企業把研發中心和總部留在北京是因為北京
①社會協作條件好②是交通、信息中心③科技、教育發達④自然資源豐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