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1~3日,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香港、澳門和廣州連續舉行。所謂“泛珠三角”,是指粵、閩、贛、桂、瓊、湘、川、貴、滇等省區和港澳地區,簡稱“9+2”。本著“東西互動,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據此回答(1)、(2)題。
(1)促進“泛珠三角”區域“東西互動”的前提是
[ ]
A.交通狀況的改善
B.自然資源的開發
C.人口的流動
D.西電東送
(2)關于“泛珠三角”部分省(區)區位優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廣西水能、鋁土礦豐富
B.廣東資金、技術力量雄厚
C.湖南煤炭、有色金屬資源豐富
D.四川水能、天然氣資源豐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13
2004年6月1~3日,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香港、澳門和廣州連續舉行。所謂“泛珠三角”,是指粵、閩、贛、桂、瓊、湘、川、貴、滇等省區和港澳地區,簡稱“9+2”。本著“東西互動,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據此回答(1)、(2)題。
(1)促進“泛珠三角”區域“東西互動”的前提是
[ ]
A.交通狀況的改善
B.自然資源的開發
C.人口的流動
D.西電東送
(2)關于“泛珠三角”部分省(區)區位優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廣西水能、鋁土礦豐富
B.廣東資金、技術力量雄厚
C.湖南煤炭、有色金屬資源豐富
D.四川水能、天然氣資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根據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泛珠三角”簡稱“9+2”,“9” 指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廣西、海南。“2”指香港和澳門。2004年6月1日至3日,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香港、澳門、廣州三地舉行,九省區及港、澳兩個特區共同簽署了《泛洙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
材料二:“泛珠三角”略圖
材料三:區域之間的產業轉移,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例如我國沿海企業向內地遷移,臺灣產業向大陸轉移。
(1)上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我國重要的________(熱帶經濟作物)分布區;圖中虛線箭頭表示________(哪種能源)的輸入方向。
(2)“9+2”可以實施優勢互補。香港地區和西南地區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各是什么?
(3)從世界地域分布來看,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工業類型主要有哪些?
(4)區位優勢差異是互補合作的基礎,請對比分析圖示①、②地區發展經濟的主要優勢條件。
(5)“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可以更好地解決東、中、西部的協調發展問題。泛珠江三角區域中屬于西部經濟地帶的省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簡要論述“泛珠三角”與國內其它區域相比突出的區位優勢
(7)“泛珠三角”經濟區域的建立對香港這個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而言,最重要的意義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南省株洲南方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理科地理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2004年6月1—3日,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香港、澳門和廣州連續舉行。所謂“泛珠三角”,是指粵、閩、贛、桂、瓊、湘、川、貴、滇省區和港澳地區,簡稱“9+2”。本著“東西互動,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據此回答問題。
【小題1】促進“泛珠三角”區域“東西互動”的前提是
A.交通狀況的改善 | B.自然資源的開發 | C.人口的流動 | D.西電東送 |
A.廣西水能、鋁土礦豐富 | B.廣東資金、技術力量雄厚 |
C.湖南煤炭、有色金屬資源豐富 | D.四川水能、天然氣資源豐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湖南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理科地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4年6月1—3日,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香港、澳門和廣州連續舉行。所謂“泛珠三角”,是指粵、閩、贛、桂、瓊、湘、川、貴、滇省區和港澳地區,簡稱“9+2”。本著“東西互動,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據此回答問題。
1.促進“泛珠三角”區域“東西互動”的前提是
A. 交通狀況的改善 B.自然資源的開發 C. 人口的流動 D. 西電東送
2.關于“泛珠三角”部分省(區)區位優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廣西水能、鋁土礦豐富 B. 廣東資金、技術力量雄厚
C. 湖南煤炭、有色金屬資源豐富 D. 四川水能、天然氣資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