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2017年3月30日,北京懷柔區從全面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進一步提升生態質量的角度出發,在今年的“疏解整治促提升”系列專項行動中,將懷柔水庫周邊規模最大的養殖場——紅林奶牛養殖場列入關停騰退名單。紅林奶牛養殖場位于懷柔水庫河流上游,距離懷柔水庫4.3km。
評價北京懷柔區騰退紅林奶牛養殖場的影響。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太陽源源不斷地向外輻射能量,雖然到達地球的能量只占22億分之一,但對地球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1】關于太陽輻射對地球影響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太陽輻射能維持地表的溫度
B. 煤和石油等礦物燃料來源于地下,不是來源于太陽能
C. 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能量來自于太陽輻射
D. 太陽輻射對人類生產、生活以及地表環境產生影響
【2】下列人類活動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終不是來自太陽輻射能的是
A. 行進中的賽車 B. 煤球爐
C. 太陽能電池 D. 地熱發電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馬爾代夫是印度洋上赤道附近的一個島國,由1200余個小珊瑚島嶼組成。長期以來,馬爾代夫沒有橋,連接各個島嶼的主要途徑是擺渡。中馬友誼大橋由中國承建,連接首都馬累和機場島,預計2018年8月竣工。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長期以來,馬爾代夫島嶼間交通依靠擺渡的主要原因是
A. 島嶼間距離近 B. 國土面積狹小
C. 科技水平較低 D. 經濟水平落后
【2】中馬友誼大橋建設過程中,建筑工人需克服的最大困難是
A. 臺風多發 B. 氣候濕熱 C. 淡水短缺 D. 地震頻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09年9月21日從山西省電力公司了解到,山西將加緊建設8大煤電基地,到2015年,山西外輸電能力將達到4 000萬千瓦以上。據此完成各題。
【1】“坑口”電站建設的作用不包括( )
A. 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B. 改善能源工業結構
C. 增加經濟產值 D. 減輕山西的環境污染
【2】山西省構筑的三條產業鏈依賴的本地自然資源除煤炭外,還有( )
A. 銅礦石 B. 石油 C. 鋁土礦 D. 石灰石
【3】山西省煤炭綜合利用的明顯成效是( )
①改善了環境質量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價值 ③使產業結構多元化 ④減輕了交通運輸負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11月12日8時35分(零時區),歐洲航天局發射的“菲萊”號彗星探測器與母船“羅塞塔”探測器分離,開始踏上首次登陸彗星之旅。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面小題。
【1】“菲萊”號與“羅塞塔”探測器分離時,北京時間是( )
A. 11月12日8時35分 B. 11月12日16時35分
C. 11月13日16時35分 D. 11月12日16時19分
【2】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可以到達彗星表面,表明人造天體已經脫離( )
A. 地月系 B. 太陽系 C. 銀河系 D. 總星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然而地球貴在是一顆適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地球具有生命的條件和其成因組合正確的是( )
A. 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適中的日地距離
B. 液態水—地球大氣的成分
C. 適宜的溫度—地球適中的體積和質量
D. 適宜的溫度—適中的日地距離
【2】如果只考慮緯度因素,我國下列各地生物量(某一時刻單位面積內實存生活的有機物質總量)最大的是( )
A. 東北平原 B. 江漢平原 C. 華北平原 D. 珠江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淺層地能主要指地球淺層地表數百米內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蘊藏的低溫熱能。據專家測量,我國近百米內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達1.5萬億千瓦,是我國目前發電裝機容量4億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內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也有2億千瓦。由于儲量大,分布普遍,被喻為“綠色聚寶盆”。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淺層地能存在的內部圈層是( )
A. 地殼 B. 地幔 C. 地核 D. 軟流層
【2】淺層地能的主要來源最可能是( )
A. 太陽輻射 B. 地面輻射 C. 大氣輻射 D. 地球內部
【3】對淺層地能開發利用敘述正確的是( )
A. 淺層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開發利用
B. 淺層地能屬可再生能源,可循環開發利用
C. 淺層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們已普遍使用
D. 淺層地能雖可開發,但由于技術要求高,目前仍處于論證階段,還未開發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11月底,印尼阿貢火山陸續猛烈噴發。完成下列各題。
【1】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質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
A. 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 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
【2】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所產生的火山灰若在大氣層長期滯留,可能導致
A. 全球沙塵暴頻發 B. 全球變暖加劇
C. 生物多樣性減少 D. 土壤肥力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各題。
【1】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歷史上由于植被破壞,加上降水變率大,導致水土流失,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景觀。這體現了黃土高原地理環境的( )
A. 差異性 B. 整體性
C. 穩定性 D. 周期性
【2】生物在成土過程中的作用表現在( )
A. 提供土壤礦物質 B. 保證土壤蓄水保溫
C. 減少養分元素 D. 積累有機物,形成土壤肥力
【3】陡峭的山坡上難以發育成深厚的土壤的原因是( )
A. 地表疏松物質的遷移速度快 B. 地表疏松物質的侵蝕速率較慢
C. 光熱條件太差 D. 水分條件太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