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結合圖1可以看出A為火電,B為天然氣,C為水電.
解答 解:(1)結合材料一和圖1“油價的上漲和礦難的頻發,顯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嚴重”可以看出我國的能源是中西部多,生產大于消費;我國東部地區能源需求量大,消費大于生產.
(2)結合C能源分布的地區可以看出C能源為水電,該地處在我國地勢一二階梯的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再加上該地區經濟落后,對能源的需求量較少.
(3)結合分析可知,火電,天然氣,水電中只有水電是最清潔能源.B為天然氣,對調入區的影響主要從經濟,能源消費結構,環境質量方面分析.
(4)結合圖可以看出B能源區為長三角,該地缺少常規能源,人口城市密集,工農業發達,生產和生活耗電量大.采取的措施主要從開源和節流進行分析.
(5)能源的跨區域調配對輸出地產生的影響主要從圖2進行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過通資源的輸出換來了資金、技術,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發展,擴大了就業,提高了收入.
故答案為:(1)我國中西部地區能源資源豐富,生產大于消費;我國東部地區能源需求量大,消費大于生產.
(2)該區域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地處我國地勢階梯的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該區域地廣人稀,能源需求量少.
(3)C(水電);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緊張狀況,推動天然氣發電、化工等工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東部地區大氣環境質量.
(4)B地電力緊張的原因:該地區常規能源缺乏;該地區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工農業發達,生產和生活耗電量大.
措施:跨區域調配能源,如“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發展科學技術,開發利用新能源,如建設核電站;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宣傳節約用電等;優化產業結構,壓縮高耗能產業等.
(5)西部地區通過資源的輸出換來了資金、技術,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發展,擴大了就業,提高了收入.
點評 本題以資源的跨區域調配為載體,考查我國各地的資源特征,結合我國東西部資源的分布和消費情況進行分析即可.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表示污水處理,b表示污水收集 | B. | 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處理 | ||
C. | 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 D. | 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處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主要原因是沿岸地區大量引用咸海水灌溉棉田 | |
B. | 主要原因是全球變暖,雪線下移,和流水量減少 | |
C. | 導致咸海對該區域河流的補給量減少 | |
D. | 導致咸海沿岸地區的氣溫日較差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地處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地震多發 | |
B. | 河流呈向心狀分布,流程長,水量大,航運發達 | |
C. | 沿海地帶經濟腹地小,缺少大型綜合性港口 | |
D. | 西北部地區人口稀疏,東南部地區人口稠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掘井愈多,愈有利于草地生態保護 | |
B. | 水井周圍的草地,獲得最充足的水源而長勢最茂盛 | |
C. | 機井數量不斷增多,經濟效益也就不斷增長 | |
D. | 牲畜不斷增多,水井無限制增加,草地最終將毀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