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閱讀下列材料,讀圖回答(1)~(5)題。
材料一:山西汾河流域圖和A市的氣候資料
材料二:杏花村(B村)地形平坦,相傳于公元五世紀就開始釀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杏花村釀酒用晉中地區、呂梁地區的無污染優質高粱、大麥、豌豆做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優質水源,給杏花村酒以無窮的活力。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傳有美麗的民間傳說,被人們稱為“神泉”。
(1)A市的氣候類型是??????????????????????????????? ,A市氣候大陸性強的原因是???????????????????????????????????????????????????? 。(6分)
(2)汾河谷地的成因是先受內力作用使巖層斷裂陷落形成?????????????? (地質構造類型),而后受 ??????????????? (外力)作用形成的。(4分)
(3)汾河在夏季具有?????????????????????????????????? 的水文特征。(4分)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汾河流域在生產發展中帶來的主要環境問題。(6分)
(5)分析杏花村發展釀酒業的有利的區位因素。(8分)
(1)(6分,每點2分)溫帶季風氣候;距海較遠,溫差增大;東部太行山阻擋了夏季風,使其降水減少。
(2)(4分,每點2分)地塹? ; 流水沉積
(3)(4分,每點2分)徑流量較大、流速較快;含沙量較大。
(4)(6分,每點2分)水土流失? ;? 植被破壞?? ;? 水體、空氣污染。
(5)(8分,每點2分,任答四點)靠近優質高粱、大麥、豌豆產地,釀酒的原料豐富;優質的泉水,利于提高酒的品質;釀酒的歷史悠久,杏花村的知名度高;優質酒的國內市場需求量大;位于河谷地區,靠近鐵路與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解析】
試題分析:
(1)讀圖判斷A市位于山西北部,屬于溫帶季風氣候。該地距海較遠,受海洋影響小,氣溫年較差增大。A地東部太行山阻擋了夏季風,使其降水減少。 所以大陸性強。
(2)汾河谷地成因,是先因巖層斷裂陷落形成地塹,后因地勢低洼, 流水沉積,形成河谷平原。
(3)汾河流域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多,河流徑流量較大,流速較快。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多,所以河流含沙量較大。
(4)汾河流域在生產發展中由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三廢的不合理排放,導致水體、空氣污染。
(5)根據材料二,杏花村靠近優質高粱、大麥、豌豆產地,釀酒的原料豐富。有優質的泉水,利于提高酒的品質。杏花村的釀酒的歷史悠久,知名度高。優質酒的國內市場需求量大。位于河谷地區,靠近鐵路與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考點:區域自然環境特征及成因,地質構造,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區域經濟發展條件。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解析教師專用)2010年黑龍江哈爾濱市第九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地理卷(文綜) 題型:綜合題
(2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茶馬古道起源于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于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在滇藏和川藏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材料二 川藏鐵路走向規劃建議方案中有“南線”和“北線”兩條線路。其中,沿著318國道的為南線,它起于成都,經浦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貢、波密、林芝到拉薩,全長1629千米,該線基本與“茶馬古道”的川藏線南線一致。沿317國道的為北線,也與“茶馬古道”的川藏線北線一致。
(1)(6分)318國道和川藏鐵路線路的選線走向,為何與“茶馬古道”線基本一致?
(2)(9分)“茶馬互市”的做法對今天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有何啟示?
(3)(9分)分析建設川藏鐵路比青藏鐵路難度大的原因。
(4)(4分)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邊緣的雅安,有“雨漏”之稱,年降水量較多,解釋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河南省鄭州市高三第三次預測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8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寧夏平原自古以來就有“天下黃河富寧夏”的美譽。20世紀50年代以來,寧 夏平原上修建了一系列排灌渠道。排灌系統完善是該地發展農業的優勢條件之一。
材料二寧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圖。
(1) 分析寧夏平原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并說明該地農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引發的生 態問題。(12分)
(2) 說明灌溉渠道和排水渠道的作用。(8分)
(3) 說出該河段排灌水渠水量的時空變化特點。(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黑龍江哈爾濱市高三第四次模擬地理卷(文綜) 題型:綜合題
(2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茶馬古道起源于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于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在滇藏和川藏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材料二 川藏鐵路走向規劃建議方案中有“南線”和“北線”兩條線路。其中,沿著318國道的為南線,它起于成都,經浦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貢、波密、林芝到拉薩,全長1629千米,該線基本與“茶馬古道”的川藏線南線一致。沿317國道的為北線,也與“茶馬古道”的川藏線北線一致。
(1)(6分)318國道和川藏鐵路線路的選線走向,為何與“茶馬古道”線基本一致?
(2)(9分)“茶馬互市”的做法對今天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有何啟示?
(3)(9分)分析建設川藏鐵路比青藏鐵路難度大的原因。
(4)(4分)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邊緣的雅安,有“雨漏”之稱,年降水量較多,解釋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0級地震,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核輻射污染隨風擴散,并向海洋中排放了遭受核污染的廢水。
材料二:日本核電站分布示意圖。
材料三:2010年中國、日本部分數據比較表
| 石油自給率 (%) | 能源消費總量(億噸石油當量) | 人口數 (億) | 核電占全國發電總量的比重(%) |
日本 | 0.2 | 5.8 | 1.28 | 34 |
中國(大陸) | 50 | 20.3 | 13.3 | 1.12 |
材料四:近年來多家日本公司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中、日在產業鏈環節上的分工情況如下圖所示。
(1)該次地震震中位于太平洋板塊與 板塊交界處,地震發生后誘發的主要自然災害是 。
(2)日本福島核泄漏對我國影響較小,是因為日本位于我國東部,此季節日本盛行
風,日本附近洋流主要向 方向流動。
(3)材料二反映出日本核電站的分布特點是 ,依據材料三分析日本大力發
展核電的主要原因 。
(4)依據材料四,分析日本向中國轉移產業的特點及該類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