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地質構造或地貌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出現景觀②的地區最有可能是
A.我國西北B.我國西南C.我國東北D.我國華北
【2】90年代以來,黃河入海口景觀③面積增長速度明顯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A.黃河斷流次數增加B.黃河上游建水庫
C.黃河上游植被破壞D.黃河流域農業開發加快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一地質構造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在甲、乙、丙、丁四地中,若建設大型工程,應盡量避開________地 ,假設在這里修建一條地下隧道,應該選擇在________地。
(2)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作用下,巖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叫做_________ ,其中丁處是_________ ,由于槽部受擠壓,不易被_________ ,反而形成山嶺。乙處是_________ ,其頂部因受張力,常被_________ 成谷地。
(3)山地有多種類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都以_________(內力作用、外力作用)為主,該種地質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得_________ ,而另一種地質作用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于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讀某區域水系分布簡圖和甲地氣候統計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處最高水位出現在春季,最主要的原因是
A.降水量大B.積雪融水補給
C.冰川融水補給D.地下水大量匯入
【2】與東側相比,甲、乙之間河段西側支流少的主導因素是
A.氣候B.植被
C.土壤D.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我國部分地區冷凍災害發生頻次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P區域冷凍災害高發的成因,主要是因為( )
A.冷空氣南下時受地形阻擋并在此堆積
B.其北側高大山地對冷空氣有明顯阻擋
C.該區地勢較高、氣溫較低
D.地勢較高,海洋上的暖空氣難以到達
【2】該區域水稻生產受冷凍災害影響較嚴重的季節是( )
A.初秋 B.初春 C.隆冬 D.夏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中陰影地區以干旱嚴重聞名,被稱為“旱腰帶”,F在該地區道路四通八達,萬畝釀酒葡萄綠滿田野,過去貧窮落后的“旱腰帶”已變成如今名副其實的“金腰帶”。
讀圖回答下面兩題。
【1】制約該區域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
①地處干旱地區,全年降水稀少
②土質疏松,水土流失嚴重
③年積溫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④季風氣候,旱澇災害頻發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②③
【2】該區域發展葡萄種植業的突出優勢是( )
A. 光照強,晝夜溫差大B.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 道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D. 勞動力充足,生產經驗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古代兩河流域與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都是古文明的發祥地。當時,古印度的文字主要是寫在棕櫚樹葉上,而古巴比倫的文字則是寫在黏土制成的“泥板書”上。下列兩圖分別為古印度及古巴比倫地圖。
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古巴比倫盛行“泥板書”的主要原因是( )
A. 泥板書易于保存和運輸B. 黏土遍布,水源充足
C. 森林稀少,樹葉缺乏D. 泥板書制作工藝復雜
【2】與古巴比倫相比,古印度( )
①印度河平原氣候干旱②河流受冰川融水補給多③河網密度、艹鞘袛盗慷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在地圖上取消陸地和海洋,僅畫出人類密集地區,面積較大的人類密集區被稱為人類大陸。世界上共有四個人類大陸。讀“世界人口分布的人類大陸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出現的人類大陸名稱是 ( )
A.大洋洲B.南美洲C.東亞和東南亞D.北美東部
【2】D處只形成了一個孤島的原因是( )
①D處深居內陸,環境承載力小,難以形成大面積人口稠密區、贒處地處沿海,寒流強大,高溫干燥,人煙稀少、跠處利用高山冰川融水發展綠洲農業,形成人口稠密區、蹹處高溫多雨,環境承載力強,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對圖中A處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诶淆g化問題嚴重、鄢鞘谢礁,農村勞動力過剩 ④死亡率較高、莩鞘谢俣葴p緩,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奕丝谠偕a類型屬于過渡型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衛星拍攝的冰山照片。圖片中顯示R冰山(69°24′S,100°12′E)已經從南極大陸邊緣厚冰層中解體出來。目前,R冰山正在向該地區的東部海域緩緩移動。據此并讀圖完成3~4題。
【1】監測R冰山移動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 )
A. 飛機跟蹤 B. 地理信息系統
C. 遙感技術 D. 全球定位系統
【2】對冰山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對移動的方向進行預測主要是應用( )
A. GIS B. GPS
C. RS D. 電子地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圖,利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漁場,該漁場形成的主要條件是什么?
(2)航海家哥倫布從歐洲去美洲時,第一次走距離較短的A路線用了37天,而第二次走距離較長的B路線卻只用了20天。試解釋其中的原因。
(3)1978年3月,一艘油輪在英吉利海峽附近失事,使2.95億升原油泄入海中。這次海上石油污染會隨洋流帶來什么影響?
(4)著名的“泰坦尼克號”豪華客輪首航并未進入北極海區,卻與冰山相撞而沉沒。導致該船沉沒的冰山是怎樣進入紐芬蘭島附近海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